西太平洋地区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11-13页 |
| ·创新成果 | 第13-15页 |
| 2 层析成像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5-21页 |
| ·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3 3-D 射线追踪法和RMS 计算 | 第21-27页 |
| ·3-D 射线追踪法 | 第21-25页 |
| ·RMS 值的计算 | 第25-27页 |
| 4 堪察加地区的远震层析成像 | 第27-56页 |
| ·构造背景及研究概况 | 第27-30页 |
| ·数据和方法 | 第30-34页 |
| ·地壳校正 | 第34-35页 |
| ·模型网格及参数的确定 | 第35-38页 |
| ·模型网格的建立 | 第35-36页 |
| ·阻尼系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光滑系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 ·结果 | 第38-44页 |
| ·水平剖面 | 第39-41页 |
| ·纵向剖面 | 第41-44页 |
| ·分辨率分析 | 第44-50页 |
| ·检测板测试 | 第45-46页 |
| ·恢复测试 | 第46-49页 |
| ·合成模型测试 | 第49-50页 |
| ·讨论 | 第50-55页 |
| ·岩石圈拆沉机制 | 第51-54页 |
| ·700 km 深度层上的高速异常 | 第54页 |
| ·明治海山群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结论 | 第55-56页 |
| 5 日本地区太平洋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及深震成因 | 第56-105页 |
| ·前言 | 第56-57页 |
| ·正演模拟法 | 第57-59页 |
| ·板块平均厚度 | 第59-65页 |
| ·研究现状 | 第59-63页 |
| ·数据 | 第63-6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65页 |
| ·板块内速度不均匀性 | 第65-74页 |
| ·研究现状 | 第65-66页 |
| ·远震数据的结果 | 第66-68页 |
| ·近震数据的结果 | 第68-74页 |
| ·洋壳俯冲情况 | 第74-81页 |
| ·研究现状 | 第74-76页 |
| ·数据 | 第76-77页 |
| ·结果 | 第77-79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79-81页 |
| ·橄榄石亚稳态楔 | 第81-103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88页 |
| ·日本海地区结果 | 第88-95页 |
| ·小笠原地区结果 | 第95-100页 |
| ·讨论 | 第100-103页 |
| ·本章结论 | 第103-10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 ·结论 | 第105-107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