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无罪推定权利论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论第13-17页
 一、无罪推定:作为基本原则的缺陷第13-14页
 二、无罪推定:作为基本权利的必要第14-15页
 三、国内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的第15-17页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第17-31页
 第一节 权利概述第17-25页
  一、权利的概念内涵第17-20页
  二、权利的本质属性第20-22页
  三、权利存在的状态第22-23页
  四、权利的存在结构第23-25页
 第二节 "权利"与"权力"辨析第25-30页
  一、"权力"的概念内涵第25-26页
  二、"权力"的本质属性第26-27页
  三、"权利"与"权力"辨析第27-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第31-72页
 第一节 关于人权的一般原理第31-49页
  一、人权及相关概念第31-32页
  二、人权的本原第32-41页
  三、人权的分类第41-44页
  四、人权的存在形态第44-49页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内涵的语义界定第49-63页
  一、刑事诉讼直接保障的是程序性人权第49-55页
  二、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核心是被追诉人的基本人权第55-61页
  三、被追诉人基本人权的本质就是其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第61-63页
 第三节 无罪推定作为权利的提起第63-70页
  一、无罪推定作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历程第63-65页
  二、无罪推定作为权利在我国的提起第65-70页
 小结第70-72页
第三章 无罪推定权利概述第72-152页
 第一节 无罪推定概述第72-80页
  一、无罪推定的概念内涵第72-75页
  二、无罪推定与有罪推定辨析第75-80页
 第二节 无罪推定权利概述第80-101页
  一、无罪推定权利的本质第80-84页
  二、无罪推定权利的特征第84-90页
  三、无罪推定权利的价值第90-99页
  四、无罪推定权利的功能第99-101页
 第三节 无罪推定权利源流与发展第101-117页
  一、无罪推定权利的历史诞生第101-111页
  二、无罪推定权利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发展第111-114页
  三、无罪推定权利在中国立法的境况第114-117页
 第四节 无罪推定权利的主体及内容第117-140页
  一、一般人权的主体及其内容第117-120页
  二、无罪推定权利的权利主体第120-122页
  三、无罪推定权利的义务主体第122-124页
  四、无罪推定权利的权利内容第124-132页
  五、无罪推定权利的客体第132-140页
 第五节 无罪推定权利分析第140-150页
  一、无罪推定权利的形态分析第140-146页
  二、无罪推定权利的结构分析第146-150页
 小结第150-152页
第四章 无罪推定权利与刑事诉讼相关范畴的关系第152-165页
 第一节 无罪推定权利与正当法律程序第152-153页
 第二节 无罪推定权利与实事求是第153-155页
 第三节 无罪推定权利与举证责任第155-161页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第155-156页
  二、无罪推定权利与举证责任第156-161页
 第四节 无罪推定权利与证明标准第161-164页
 小结第164-165页
第五章 无罪推定权利的现实考量第165-189页
 第一节 国外无罪推定权利的落实概说第165-171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第165-168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第168-171页
 第二节 无罪推定权利在中国的现实考量第171-180页
  一、无罪推定权利意识的缺失第172页
  二、无罪推定法律权利的不完整和不完善第172-180页
 第三节 国家主义:无罪推定权利在我国难以成行的法文化分析第180-188页
  一、重国家、集体,轻社会、个人第183-185页
  二、重权力、轻权利第185-186页
  三、重实体、轻程序第186-187页
  四、重人治、轻法治第187-188页
 小结第188-189页
第六章 无罪推定权利法律保障体系在我国的健全与完善第189-210页
 第一节 无罪推定权利意识的培养第189-192页
 第二节 无罪推定权利习惯的养成第192-194页
 第三节 无罪推定权利法律保障体系在我国的完善第194-209页
  一、无罪推定权利在我国的法律表述第195-197页
  二、作为自由权的无罪推定权利第197-202页
  三、作为请求权的无罪推定权利第202-207页
  四、作为诉权的无罪推定权利:第207-209页
 小结第209-210页
结语第210-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研究--以都市媒体中的河南集体形象为例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软件的多路终端模拟器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