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地方政府经济责任制度研究

摘要第1-9页
一、导论第9-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二) 现行法律中的地方政府违法行为规制第12-14页
  1、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第12页
  2、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刑事法律责任第12-14页
二、确立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14-24页
 (一) 理论背景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新变化第14-17页
  1、地方政府的独立性逐步增强第14-15页
  2、传统控制方式开始失灵第15-17页
  3、司法控制手段缺位但不能迅速建立第17页
 (二) 确立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必要性第17-19页
  1、风险原则的体现第17-18页
  2、平等原则的体现第18页
  3、地方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需要第18页
  4、维护正常统治秩序的需要第18-19页
  5、完善责任体系的需要第19页
 (三) 确立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可行性第19-22页
  1、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第19-20页
  2、现实操作中已有以地方政府为责任承担主体的责任形式第20页
  3、域外经验的借鉴第20-22页
 (四) 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2-23页
  1、行政主体责任立法设置上的价值取向偏向人身性第22页
  2、经济责任承担主体上的缺陷第22页
  3、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控制思维的影响第22-23页
 (五) 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性质第23-24页
三、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第24-36页
 (一) 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界定与特征第24-26页
  1、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界定第24页
  2、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特征第24-26页
 (二) 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具体形式第26-33页
  1、项目审批中未批先建或越权审批,造成既成事实第26-28页
  2、"化整为零"、规避法律第28-29页
  3、土地违法行为第29-30页
  4、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第30-31页
  5、权力寻租行为第31-32页
  6、乱收费、乱摊派第32-33页
 (三) 地方政府违法的原因分析第33-36页
  1、表层直接原因第34页
  2、深层体制原因第34-36页
四、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形式第36-39页
 (一) 金钱惩罚第36-37页
 (二) 取消竞争资格第37页
 (三)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第37页
 (四) 限期恢复原状第37-39页
五、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追究主体第39-41页
 (一) 责任追究机关:国务院第39-40页
 (二) 责任追究机构第40-41页
六、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追究程序第41-46页
 (一) 责任追究程序的基本原则第41-42页
  1、程序法定原则第41页
  2、公正原则第41-42页
  3、效率原则第42页
 (二) 责任追究程序的具体步骤第42-46页
  1、立案第42-43页
  2、案件调查第43页
  3、案件审理第43页
  4、案件处理第43-44页
  5、不服处理结果的申诉或诉讼第44-46页
七、地方政府经济责任制度立法第46-49页
 (一) 载体模式选择第46-47页
 (二) 立法层次选择第47页
 (三) 具体内容规定第47-49页
八、地方政府经济责任的相关支撑因素第49-52页
 (一) 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合理明确划分第49页
 (二) 行政主体制度的重构第49-50页
 (三) 当地公民对地方政府监督的制度化第50页
 (四) 专项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资料第53-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基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