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死刑复核程序之历史变迁 | 第8-13页 |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复核程序 | 第8-10页 |
第二节 建国后政策变迁下的死刑复核程序 | 第10-13页 |
一、建国后至"文革"时期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 | 第10页 |
二、1979年之后关于死刑复核的基本法律规定 | 第10-11页 |
三、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下放"与"上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死刑复核程序之现状考察 | 第13-18页 |
第一节 现行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 第13-15页 |
一、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 第13页 |
二、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现行死刑复核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8页 |
一、法律规定过于简化 | 第15-16页 |
二、对被判死刑者的权益保障不足 | 第16-17页 |
三、相应的监督机制缺失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革探索 | 第18-31页 |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死刑复核程序存废的争论 | 第18-21页 |
一、主张废除死刑复核程序,对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 | 第18-19页 |
二、主张保留死刑复核程序,设置听证或听审程序 | 第19-20页 |
三、主张保留死刑复核程序,对其进行诉讼化改造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理论界关于具体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探索 | 第21-28页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 | 第21-22页 |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组织 | 第22页 |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内容及方式 | 第22-23页 |
四、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证明标准 | 第23-24页 |
五、死刑复核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参与 | 第24-27页 |
六、死刑复核程序的时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死刑案件的执行救济程序 | 第28-31页 |
一、死刑案件执行救济程序概述 | 第28-29页 |
二、我国死刑执行救济程序的完善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之思考完善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之性质定位思考 | 第31-33页 |
一、理论界对于死刑复核程序性质的争论 | 第31-32页 |
二、死刑复核程序性质的定位思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死刑复核程序之功能定位思考 | 第33-34页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期待功能 | 第33-34页 |
二、现实看待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 | 第34页 |
第三节 立足实际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 第34-40页 |
一、阶段一:死刑复核程序开始前 | 第35-38页 |
二、阶段二:死刑复核程序进行中 | 第38-39页 |
三、阶段三:死刑复核程序结束后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