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引言 | 第7-8页 |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立的意义 | 第8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8-9页 |
·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2 建立空间数据库所用关键技术 | 第12-26页 |
·空间数据库技术 | 第12-14页 |
·空间数据 | 第12页 |
·空间数据库 | 第12页 |
·空间数据库存储模式 | 第12-14页 |
·GEODATABASE 空间数据模型 | 第14-21页 |
·Geodatabase 概念 | 第14页 |
·Geodatabase 提出的技术背景 | 第14-16页 |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优点 | 第16页 |
·Geodatabase 类型 | 第16-17页 |
·Geodatabase 体系结构 | 第17-21页 |
·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 技术 | 第21-26页 |
·ArcSDE 简介 | 第21页 |
·ArcSDE 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使用ArcSDE 软件的优点 | 第23-24页 |
·ArcSDE 的不足 | 第24页 |
·ArcSDE 与Geodatabase 的关系 | 第24-26页 |
3 空间数据库设计 | 第26-52页 |
·数据源分析 | 第26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7-29页 |
·系统框架 | 第27-28页 |
·软件组件技术体系 | 第28-29页 |
·地理数据访问 | 第29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9-40页 |
·概念模型设计 | 第29-33页 |
·逻辑模型设计 | 第33-37页 |
·物理模型设计 | 第37-40页 |
·数据库各库的命名、结构及其内容 | 第40-49页 |
·矢量地形数据库 | 第40-44页 |
·影像数据库 | 第44-45页 |
·DRG 数据库 | 第45页 |
·DEM 数据库 | 第45-46页 |
·元数据库 | 第46-47页 |
·地名数据库 | 第47页 |
·索引库 | 第47-49页 |
·系统日志表 | 第49页 |
·数据库设计的优化策略 | 第49-52页 |
4 空间数据库的安全 | 第52-58页 |
·网络安全 | 第52页 |
·服务器安全 | 第52-53页 |
·环境安全 | 第52页 |
·硬件安全 | 第52页 |
·系统安全 | 第52-53页 |
·数据安全 | 第53页 |
·用户管理 | 第53页 |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机制 | 第53-55页 |
·数据库备份 | 第54页 |
·数据库的恢复 | 第54-55页 |
·数据库更新和历史数据管理 | 第55-58页 |
5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8-71页 |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 第59-62页 |
·系统管理与维护 | 第59页 |
·信息查询 | 第59-60页 |
·数据更新 | 第60页 |
·数据管理 | 第60-61页 |
·制图输出 | 第61页 |
·元数据管理 | 第61-62页 |
·系统界面实现 | 第62-71页 |
·系统管理与维护主界面 | 第62-63页 |
·登录 | 第63页 |
·用户管理 | 第63-64页 |
·对象权限设置 | 第64-65页 |
·元数据管理 | 第65-66页 |
·数据浏览管理模块 | 第66-67页 |
·地图打印功能 | 第67-68页 |
·数据查询 | 第68-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论文总结 | 第71页 |
·系统不足与改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