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贪污共犯的概述 | 第8-17页 |
第一节 贪污共犯的概念、特征 | 第8-12页 |
一、共犯的含义 | 第8-9页 |
二、贪污共犯的特征 | 第9-12页 |
第二节 贪污共犯的理论分类 | 第12-17页 |
一、事前有通谋的贪污共犯 | 第12-13页 |
二、事前无通谋的贪污共犯 | 第13-14页 |
三、复杂贪污共犯 | 第14-15页 |
四、贪污犯罪集团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混合身份主体的两种贪污共犯形式 | 第17-33页 |
第一节 混合贪污共犯的国内外理论 | 第17-26页 |
一、国外关于混合身份共犯的定罪量刑理论及其立法 | 第17-19页 |
二、我国关于混合型贪污共犯的理论观点 | 第19-26页 |
(一) 主犯决定说 | 第19-20页 |
(二) 实行行为决定说 | 第20-21页 |
(三) 分别定罪说 | 第21-23页 |
(四) 身份犯说 | 第23-24页 |
(五) 主犯决定说与分别定罪说的折中说 | 第24页 |
(六) 利用职务便利说 | 第24-25页 |
(七) 资产性质说 | 第25页 |
(八) 核心角色说 | 第25-26页 |
(九) 从重处罚说与从轻处罚说 | 第26页 |
第二节 我国对混合贪污共犯的立法沿革 | 第26-28页 |
一、建国前后我国关于混合贪污共犯的立法 | 第26-27页 |
二、我国对混合主体贪污共犯的现行刑事立法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对混合主体贪污共犯的立法应然 | 第28-33页 |
一、我国对混合主体贪污共犯的立法缺陷 | 第28-30页 |
(一)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伙同贪污的情形的立法缺陷 | 第28-29页 |
(二) 对公司、企业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侵占单位财产的立法缺陷 | 第29-30页 |
二、对我国混合身份贪污共犯立法的评析 | 第30页 |
三、立法完善的建议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其他贪污共犯问题及其处理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对贪污共犯中“个人贪污数额”的认定 | 第33-39页 |
一、对贪污共犯“个人贪污数额”认定的理论观点 | 第33-36页 |
(一) 分赃数额说 | 第33-34页 |
(二) 贪污总额说 | 第34-35页 |
(三) 平均数额说 | 第35页 |
(四) 分别说 | 第35-36页 |
二、对贪污共犯“个人贪污数额”认定的立法沿革 | 第36-39页 |
(一) 1997年刑法修订前的立法 | 第36-37页 |
(二) 1997年刑法立法的规定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贪污共犯中未分赃帮助犯的认定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尚未分赃的贪污共犯的认定 | 第42-45页 |
一、《刑法》修订前的规定 | 第42-43页 |
二、现行规定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