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软件的故障注入工具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课题背景 | 第8-13页 |
·可靠性的意义 | 第8-9页 |
·构造高可靠性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 第9-10页 |
·评价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 第10-13页 |
·关于故障注入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故障注入方法的分类 | 第14页 |
·故障注入的应用 | 第14-15页 |
·论文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故障注入技术的研究 | 第17-28页 |
·故障注入模型 | 第17-20页 |
·故障的分类 | 第17页 |
·故障注入模型 | 第17-20页 |
·故障注入环境 | 第20-21页 |
·嵌入式故障注入技术 | 第21-27页 |
·常用故障注入技术 | 第21-25页 |
·嵌入式故障注入技术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嵌入式故障注入器486 容错测试仪的设计 | 第28-37页 |
·嵌入式故障注入方法的几项关键技术 | 第28-30页 |
·486 容错测试仪的主要功能 | 第30页 |
·486 容错测试仪的总体设计 | 第30-36页 |
·486 容错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 第31-32页 |
·486 容错测试仪的硬件设计 | 第3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486 容错测试仪硬件的实现 | 第37-55页 |
·486 容错测试仪硬件部分的设计 | 第37-41页 |
·整体设计 | 第37-38页 |
·注入卡的设计 | 第38-39页 |
·通讯卡的设计 | 第39页 |
·宿主机与通讯器的接口 | 第39页 |
·通讯器与注入器的接口 | 第39-41页 |
·486 容错测试仪硬件部分的逻辑实现 | 第41-54页 |
·主控模块的实现 | 第41-46页 |
·同步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46-50页 |
·注入单元与结果回收模块的实现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486 容错测试仪逻辑实现 | 第55-66页 |
·总体结构图 | 第55-58页 |
·参数配置 | 第56-57页 |
·结果回收 | 第57页 |
·总线信号 | 第57页 |
·通讯器信号 | 第57页 |
·互连信号 | 第57-58页 |
·模块的实现和仿真结果 | 第58-62页 |
·条件判断模块 | 第58-59页 |
·时间控制模块 | 第59页 |
·地址注入模块 | 第59-61页 |
·数据注入模块 | 第61-62页 |
·总体的实现和仿真结果 | 第62-65页 |
·总体逻辑结构图 | 第62-63页 |
·总体逻辑仿真结果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486 容错测试仪软件控制平台的设计 | 第66-71页 |
·486 容错测试仪软件控制平台中的关键技术 | 第66页 |
·总体设计 | 第66-68页 |
·功能设计 | 第66-67页 |
·486 容错测试仪软件控制平台的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用户界面部分的设计 | 第68页 |
·自检测部分的设计 | 第68-69页 |
·故障模式生成部分的设计 | 第69-70页 |
·通讯部分的设计 | 第70页 |
·故障注入及结果回收部分的设计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