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对造血信号转导PKB的干预

缩略语表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2页
文献综述第12-30页
 1. 补肾法为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第12-21页
   ·临床研究概况第12-17页
   ·实验及试验研究概况第17-20页
   ·问题与展望第20-21页
 2. 现代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微环境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AA与骨髓微循环第21-22页
   ·AA与骨髓基质细胞第22-24页
 3. 蛋白激酶B(PKB)的研究进展第24-30页
   ·PKB的激活第25-26页
   ·PKB的生物学活性第26-29页
   ·PKB的研究展望第29-30页
临床研究第30-39页
 1. 临床资料第30-32页
   ·一般资料第30页
   ·诊断标准第30-32页
   ·纳入标准第32页
   ·排除标准第32页
 2. 治疗方法第32-33页
   ·药物第32页
   ·给药方法第32-33页
 3. 观察指标第33-34页
   ·症状积分第33-34页
   ·外周血象第34页
   ·骨髓象第34页
 4. 疗效判定标准第34-35页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第34页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34-35页
 5. 统计学方法第35页
 6.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补髓生血颗粒与再障生血片疗效比较第35页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疗效比较第35-36页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症状平均积分比较第36页
   ·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36-37页
   ·试验组肾阴虚型与肾阳型组患者症状平均积分比较第37页
   ·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象比较第37页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外周血象比较第37-38页
   ·试验组和对照组骨髓象比较第38页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骨髓象比较第38-39页
试验研究第39-47页
 1. 试验材料第39-41页
   ·试验对象第39页
   ·试验药物第39页
   ·主要试剂及耗材第39-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相关配液第40-41页
 2. 试验方法第41-44页
   ·标本采集第41页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第41-42页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第42页
   ·样本蛋白的提取及浓度的计算第42-43页
   ·SDS-PAGE电泳第43页
   ·转膜第43页
   ·封闭及抗体孵育第43-44页
   ·化学发光,显影,定影第44页
   ·灰度分析第44页
 3. 统计学方法第4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试验组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PKB表达水平比较第44-45页
   ·试验组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骨髓基质细胞PKB表达水平比较第45-46页
   ·附图第46-47页
讨论第47-59页
 1. 中医学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第47-49页
   ·病名及证候第47页
   ·对血液化生的认识第47-48页
   ·肾虚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关键第48页
   ·中医辨证分型的发展过程第48-49页
 2. 补髓生血颗粒组方分析第49-53页
   ·方药组成第49页
   ·中药功效溯源第49-50页
   ·组方配伍特点第50-52页
   ·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第52-53页
 3.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作用机理探讨第53-54页
 4. 造血微环境与信号转导通路的机理探讨第54-55页
 5.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骨髓基质细胞PKB表达的影响第55-57页
   ·PKB抗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第55-56页
   ·补髓生血颗粒对PKB表达的影响第56-57页
 6.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疗效差异探讨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姜黄素抑制大鼠UUO模型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成分A008的化学分离及预防肥胖的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