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聚合物的燃烧与阻燃 | 第10-12页 |
| ·气相阻燃机理 | 第11页 |
| ·凝聚相阻燃机理 | 第11-12页 |
| ·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 | 第12页 |
| ·阻燃剂现状及展望 | 第12-24页 |
| ·卤(溴)系阻燃剂 | 第12-13页 |
| ·氢氧化物阻燃剂 | 第13-18页 |
| ·磷、氮系和膨胀型阻燃剂 | 第18-20页 |
| ·红磷阻燃剂 | 第19页 |
| ·聚磷酸铵阻燃剂 | 第19-20页 |
| ·磷氮类膨胀型阻燃剂 | 第20-21页 |
| ·硅胶/碳酸钾体系阻燃剂 | 第21-22页 |
| ·有机硅系阻燃剂 | 第22-23页 |
| ·可膨胀石墨体系阻燃剂 | 第23-24页 |
| ·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的最新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无卤阻燃聚烯烃的发展前景 | 第24-26页 |
| ·本论文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 ·主要原材料 | 第2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7-28页 |
| ·材料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 ·性能测试方法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氢氧化物阻燃体系的研究 | 第32-38页 |
| ·MH 对聚乙烯性能的影响 | 第32-36页 |
| ·MH 用量对氧指数影响 | 第32-33页 |
| ·对热释放速率及着火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对发烟量影响 | 第34-35页 |
| ·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ATH 对聚乙烯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 ·MH/ATH 复配体系的阻燃性能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表面处理剂在 HDPE/MH 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第38-46页 |
| ·表面改性剂对 HDPE/MH 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 ·表面改性剂对阻燃聚乙烯的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表面处理对 MH 阻燃聚乙烯体系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羟基硅油对 HDPE /MH-ZB 阻燃体系的影响 | 第42-44页 |
| ·体系燃烧和耐热性能的影 | 第42页 |
| ·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阻燃 HDPE 复合材料拉断后的相形态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阻燃剂协同效应研究 | 第46-53页 |
| ·红磷、聚磷酸胺增效 MH 阻燃 HDPE | 第46-50页 |
| ·HDPE/红磷体系的阻燃性能 | 第46-47页 |
| ·HDPE/红磷-MH-ATH 体系的阻燃性能 | 第47页 |
| ·HDPE/ APP 体系的阻燃性能 | 第47-48页 |
| ·HDPE/红磷-APP 体系的阻燃性能 | 第48-49页 |
| ·ZB 增效 HDPE/MH | 第49-50页 |
| ·HDPE 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膨胀型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 | 第53-63页 |
| ·膨胀型阻燃剂之间的膨胀成炭反应 | 第53-55页 |
| ·APP-PER 体系的配比对成炭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 ·APP-PER 对 HDPE 的阻燃作用 | 第56-57页 |
| ·ZEO 对 APP-PER 体系的催化成炭作用 | 第57-59页 |
| ·ZEO 对 HDPE/APP-PER 材料的催化成炭作用 | 第59-60页 |
| ·ZEO 对 HDPE/APP-PER 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 ·膨胀炭层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七章 硼酸酯的的合成及阻燃剂改性复配 | 第63-7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 ·主要仪器及原材料 | 第63-64页 |
| ·合成反应 | 第64页 |
| ·阻燃聚乙烯专用料的制备 | 第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 ·有机硼表征 | 第64-66页 |
| ·硼酸酯表面改性效果及协同阻燃作用 | 第66-67页 |
| ·阻燃剂的复配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中文摘要 | 第75-7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