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法理解析 | 第8-14页 |
(一) 单位犯罪主体概述 | 第8-9页 |
(二) 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 第9-14页 |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 第14-32页 |
(一) 从静态角度考察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 第14-25页 |
(二) 从动态角度考察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5-28页 |
(三) 实践中与单位犯罪主体密切相关的特殊问题 | 第28-32页 |
三、单位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的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2-38页 |
(一) 由双罚制引发的单位犯罪主体之争 | 第32-34页 |
(二) 有关责任人员与单位犯罪主体的关系 | 第34-38页 |
四、我国单位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 | 第38-42页 |
(一) 我国单位犯罪主体立法模式的优点 | 第38-39页 |
(二) 我国单位犯罪主体立法的缺陷 | 第39页 |
(三) 完善我国单位犯罪主体立法的建议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9-51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