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栽培基质与肥料配方筛选及其对夏季强光和冬季低温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花卉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无土栽培条件下的施肥问题 | 第18页 |
2 遮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 | 第18-23页 |
·遮荫材料及其形式 | 第19页 |
·遮荫对地表小气候的影响 | 第19页 |
·遮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9-20页 |
·遮荫处理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0-21页 |
·遮荫处理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遮荫对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3-27页 |
·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3页 |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3-24页 |
·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4-25页 |
·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5页 |
·丙二醛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5-26页 |
·保护酶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山茶幼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 第27-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 | 第29-31页 |
·栽培基质对山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不同基质配比对山茶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5-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基质的理化性质 | 第38页 |
·不同栽培基质对山茶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栽培基质对山茶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9页 |
·栽培基质原料经济成本分析 | 第39页 |
4 结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山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肥料配方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山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山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山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4 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遮荫对山茶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7-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材料及处理 | 第47页 |
·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遮荫处理对山茶生长的影响 | 第48-49页 |
·遮荫处理对夏季山茶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遮荫处理对山茶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冬季自然低温对盆栽山茶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3-6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测定方法 | 第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试验期间样地温度的变化 | 第54-55页 |
·自然低温条件下山茶形态观察 | 第55页 |
·自然低温条件下半致死温度的变化 | 第55-56页 |
·自然低温条件下山茶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变化 | 第56-57页 |
·自然低温对山茶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自然低温对山茶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自然低温对山茶幼苗叶片中POD活性的影响 | 第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59-60页 |
·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可溶性蛋白的关系 | 第60页 |
·游离脯氨酸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60页 |
·丙二醛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60-61页 |
·过氧化物酶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61页 |
4 结论 | 第61-63页 |
全文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