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

设计边界的融合与延伸--公共设施设计及其教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0页
 第一节 本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4-5页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5-8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8-10页
  一、研究思路第8-9页
  二、研究方法第9-10页
第二章 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征第10-30页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第10-16页
  一、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现状第10-12页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发生、现状与分类第12-14页
  三、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关联性分析第14-16页
 第二节 公共设施设计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第16-22页
  一、“公共设施”一词的语义优势第16-18页
  二、公共设施设计的整体性分析第18-19页
  三、公共设施设计的层次性分析第19-22页
 第三节 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共性特征研究第22-30页
  一、以“单体”形式出现的公共设施及其分类第22-25页
  二、公共设施单体的共性特征第25-26页
  三、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第26-30页
第三章 我国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与教学现状研究第30-45页
 第一节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公共设施设计第30-33页
  一、城市化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第30-31页
  二、影响我国公共设施发展的其它内在动因第31-33页
 第二节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方向)现状调查第33-36页
 第三节 工业设计与环境设计特征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第36-42页
  一、设计,工业设计与环境设计第36-39页
  二、公共设施设计与工业、环境设计的趋同性与差异性分析第39-42页
 第四节 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其它限定性因素第42-45页
  一、信息传达因素第42-43页
  二、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其它因素第43-45页
第四章 公共设施设计在我国设计教育中的定位思考第45-62页
 第一节 设计边界“模糊”与设计教育边界“清晰”的矛盾第45-54页
  一、设计教育专业化前的设计师与设计行为第45-49页
  二、设计教育专业化后的设计师与设计行为第49-51页
  三、新科技、新经济、新设计第51-52页
  四、设计行为与设计教育的矛盾第52-54页
 第二节“通才”教学模式与“专才”教学模式第54-58页
  一、“通”而不“专”的尴尬与“专”而不“通”的误区第54-56页
  二、何谓公共设施设计的“一专多能”第56-58页
 第三节 设计教育的层次性差别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定位第58-62页
  一、设计教育的层次性差异与特征第58-59页
  二、不同教育层次中公共设施设计教学的定位思考第59-62页
结论第62-6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汉语存在句研究
下一篇: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