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教人员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调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9-2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1 对幼儿园教师体态语的思考第9-10页
        1.1.2 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困惑第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7页
        1.2.1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体态语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1.2.3 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1.2.4 已往研究的评析第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1 理论意义第17页
        1.3.2 实践意义第17-18页
    1.4 概念界定第18-21页
        1.4.1 区域活动的概念第18-19页
        1.4.2 体态语的概念第19-20页
        1.4.3 幼儿教师体态语的概念第20-21页
    1.5 研究设计第21-26页
        1.5.1 研究目的第21页
        1.5.2 研究问题第21页
        1.5.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4 研究对象第22-23页
        1.5.5 研究行为的操作定义与编码第23-24页
        1.5.6 观察过程的实施第24-26页
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现状调查第26-41页
    2.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的定量分析第26-35页
        2.1.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概况统计第26-27页
        2.1.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在各班级上的频次分析第27-28页
        2.1.3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在各区域上的频次分析第28页
        2.1.4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的类型分析第28-35页
    2.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的定性分析第35-41页
        2.2.1 象征性体态语第35-36页
        2.2.2 说明性体态语第36-37页
        2.2.3 表露性体态语第37页
        2.2.4 工具性体态语第37-38页
        2.2.5 适应性体态语第38-39页
        2.2.6 体调性体态语第39页
        2.2.7 距离性体态语第39-41页
3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特征第41-45页
    3.1 区域性第41-42页
    3.2 差异性第42页
    3.3 多义性与多样性第42-43页
    3.4 随意性与无意识性第43页
    3.5 情绪性与约束性第43-44页
    3.6 时段性第44-45页
4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5-52页
    4.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存在的问题第45-49页
        4.1.1 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第45页
        4.1.2 面部表情单一,注视范围狭隘第45-46页
        4.1.3 不加以控制,滥用体态语第46-47页
        4.1.4 运用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第47-48页
        4.1.5 师幼互动少,体态语配合不足第48-49页
    4.2 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9-52页
        4.2.1 幼儿教师自身影响第49页
        4.2.2 缺乏相关职能部门支持第49-50页
        4.2.3 职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第50页
        4.2.4 未健全相关制度保障第50页
        4.2.5 区域活动内容制约第50-52页
5 改善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建议第52-58页
    5.1 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识合理运用体态语第52-55页
        5.1.1 重视观察,把握好尺度第52-53页
        5.1.2 克服消极的体态语,塑造积极的体态语第53-54页
        5.1.3 善于运用眼神、微笑等面部表情第54页
        5.1.4 指导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第54-55页
    5.2 幼儿园加强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培训和监管第55页
    5.3 师范类院校加强幼教师范生体态语训练第55-56页
        5.3.1 提高学生的基本修养和专业素质第55-56页
        5.3.2 压缩理论讲授时间,增加技能练习时间第56页
    5.4 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第56-58页
        5.4.1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第56页
        5.4.2 根据不同活动区进行适当调整第56-57页
        5.4.3 观察先行,示范指导,鼓励为主第57-58页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奇幻小说
下一篇: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