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10页 |
(一)“同代人”批评视野的出现 | 第6-7页 |
(二)集中于文学外部的宏观研究 | 第7-8页 |
(三)创作主体及文本研究的悬殊 | 第8-10页 |
一、走出“青春”围城 | 第10-18页 |
(一)“80 后”小说家的青春写作 | 第10-13页 |
(二)从“残酷青春”到“残酷现实” | 第13-15页 |
(三)另类中的“另类”:在遮蔽中崛起 | 第15-18页 |
二、重返“历史”现场 | 第18-42页 |
(一)郑小驴:直击历史真相的“矛” | 第18-24页 |
(二)林森:“浪子”的历史与乡愁 | 第24-29页 |
(三)双雪涛:寻求“抵达”的可能 | 第29-32页 |
(四)张悦然:剥开历史秘密之“茧” | 第32-37页 |
(五)孙频:女性意识与历史悲歌 | 第37-42页 |
三、在“历史”中诞生 | 第42-50页 |
(一)“他者”的影响 | 第42-45页 |
(二)“自我”的突围 | 第45-47页 |
(三)一代人的反思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