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10-15页 |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对自适应传输的需求 | 第15-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非对称特性 | 第22-35页 |
·引言 | 第22页 |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非对称特性 | 第22-28页 |
·业务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未来业务需求的非对称 | 第24-28页 |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非对称特性 | 第28-33页 |
·手机电磁辐射的基本介绍 | 第28-29页 |
·电磁辐射产生的移动通信的非对称传输特性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双工方式分析与比较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FDD与TDD双工技术比较 | 第36-44页 |
·业务非对称适应性比较 | 第36-37页 |
·频谱效率比较 | 第37-39页 |
·频率分配方案 | 第39-41页 |
·功率控制 | 第41页 |
·系统干扰 | 第41-42页 |
·TDD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技术 | 第42-43页 |
·同步要求 | 第43页 |
·硬件复杂度 | 第43-44页 |
·移动速度和覆盖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自适应技术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链路自适应技术 | 第48-56页 |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AMC) | 第48-50页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HARQ) | 第50-52页 |
·动态信道分配 | 第52-53页 |
·层间自适应 | 第53-55页 |
·自适应天线 | 第55-56页 |
·双工自适应技术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适应非对称传输的TDD自适应双工技术研究 | 第59-82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TDD系统的帧结构 | 第60-65页 |
·TD-SCDMA物理层帧结构概述 | 第60-62页 |
·物理层控制信令 | 第62-64页 |
·特殊时隙 | 第64-65页 |
·TDD系统的交叉时隙干扰 | 第65-66页 |
·TDD/CDMA系统交叉时隙干扰的研究 | 第66-80页 |
·目前的TDD/CDMA系统可变切换点方案 | 第66-67页 |
·基于隔离区域的交叉时隙移动台间干扰的研究及其解决方案IRIM | 第67-73页 |
·处于交叉时隙的基站间干扰分析 | 第73-78页 |
·基于IRIM的TDD/CDMA系统可变切换点的应用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适应非对称传输的AFDD技术研究 | 第82-114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一种新型双工传输方案—AFDD | 第83-85页 |
·AFDD的概念 | 第83页 |
·关于AFDD的设计 | 第83-85页 |
·AFDD\CDMA系统分析 | 第85-103页 |
·CDMA介绍 | 第85-88页 |
·AFDD\CDMA系统设计 | 第88-89页 |
·AFDD\CDMA系统性能分析 | 第89-94页 |
·AFDD\CDMA无线资源管理策略 | 第94-103页 |
·AFDD\OFDMA系统分析 | 第103-111页 |
·OFDMA介绍 | 第103-105页 |
·FDD\OFDMA | 第105-106页 |
·AFDD\OFDMA | 第106-108页 |
·AFDD\OFDMA性能分析 | 第108-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14-1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6-118页 |
英文缩写词汇表 | 第118-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