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生态补偿机制及管护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第11-15页 |
·生态补偿价值理论 | 第11-12页 |
·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生态补偿方式 | 第12-13页 |
·补偿类型 | 第13-14页 |
·补偿思路 | 第14页 |
·补偿实践 | 第14-15页 |
·生态林管护研究 | 第15-17页 |
·管护责任 | 第15页 |
·管护模式 | 第15-16页 |
·管护技术 | 第16页 |
·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北京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内容及管护实施效果 | 第20-39页 |
·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实施背景 | 第20页 |
·补偿指导思想 | 第20页 |
·补偿范围 | 第20页 |
·补偿标准 | 第20-21页 |
·补偿方式 | 第21页 |
·管护任务 | 第21页 |
·山区生态林管护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生态林管护区概况 | 第21-22页 |
·执行情况 | 第22-24页 |
·组织及制度建设 | 第24页 |
·生态林管护特点 | 第24页 |
·山区生态林管护实施效果 | 第24-39页 |
·外业调查统计 | 第25-27页 |
·区县资料收集统计 | 第25页 |
·村级调查统计 | 第25-26页 |
·问卷调查统计 | 第26-27页 |
·生态林管护政策绩效分析 | 第27-39页 |
·生态林管护政策成效评价 | 第27-33页 |
·生态林管护政策影响分析 | 第33-36页 |
·管护政策对基层政府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北京市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及村级管护模式分析 | 第39-56页 |
·北京市生态林补偿机制分析 | 第39-44页 |
·北京市生态林补偿机制的政策目标体系 | 第39-40页 |
·北京市山区生态林保护策略 | 第40页 |
·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 | 第40-41页 |
·生态林补偿机制在生态林管护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生态林补偿机制问题 | 第42-44页 |
·补偿政策不合理 | 第42-44页 |
·补偿标准偏低 | 第44页 |
·北京市山区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分析 | 第44-54页 |
·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 | 第45-49页 |
·管护员自行管护模式 | 第45-47页 |
·联合管护模式 | 第47-49页 |
·模式比较 | 第49页 |
·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49-53页 |
·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的外部管理 | 第50-51页 |
·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的外部运作 | 第51-53页 |
·存在问题 | 第53-54页 |
·生态林管理中问题 | 第54页 |
·村级生态林管护中问题 | 第54页 |
·生态补偿机制与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关系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设计 | 第56-65页 |
·参与式林业 | 第56-57页 |
·定义 | 第56页 |
·参与式林业在国内发展 | 第56-57页 |
·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设计 | 第57-64页 |
·设计前提 | 第57页 |
·目标 | 第57页 |
·遵循原则 | 第57-58页 |
·组织形式与运作机制 | 第58页 |
·具体步骤 | 第58-60页 |
·模式设计 | 第60-64页 |
·模式比较 | 第61-62页 |
·几种供选择的子模式 | 第62-64页 |
·新的村级生态林管护模式意义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5-69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