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死刑执行概说 | 第8-13页 |
第一节 死刑执行简史 | 第8-10页 |
第二节 死刑执行史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 第10-12页 |
一、报复时代的死刑 | 第10页 |
二、威慑时代的死刑 | 第10页 |
三、等价时代的死刑 | 第10-11页 |
四、矫正时代的死刑 | 第11页 |
五、折衷时代的死刑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死刑执行的价值追求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死刑执行监督概说 | 第13-18页 |
第一节 死刑执行监督的历史概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死刑执行监督的现有立法状况 | 第14-17页 |
一、目前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执行的规定 | 第14-15页 |
二、关于死刑执行的新变化 | 第15-16页 |
三、死刑执行监督的立法规定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死刑执行监督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死刑执行的具体程序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关于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程序 | 第18-25页 |
一、执行死刑命令的签发 | 第18-19页 |
二、执行死刑的期限及主体机关 | 第19-20页 |
三、执行死刑的场所和方法 | 第20-21页 |
四、执行死刑后的处理 | 第21页 |
五、有关死刑犯的其他权利 | 第21-22页 |
六、死刑执行的变更 | 第22-23页 |
七、国外死刑执行程序简介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关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执行程序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死刑执行监督的具体程序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死刑立即执行的监督程序——临场监督 | 第26-32页 |
一、临场监督的主体 | 第26-30页 |
二、临场监督前的准备 | 第30-31页 |
三、临场监督的内容 | 第31页 |
四、临场监督中的建议停止执行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监督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监督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死刑执行及死刑执行监督的实践问题 | 第34-39页 |
第一节 死刑立即执行的实践问题 | 第34-35页 |
一、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终审判决不及时送达辩护人 | 第34-35页 |
二、验明正身不力,导致“不明不正” | 第35页 |
三、没有查明“确已死亡”,导致对死刑犯的二次执行 | 第35页 |
第二节 死刑缓期执行的实践问题 | 第35-39页 |
一、对死缓的减刑,改变了死缓的性质,在执行结果上凸显不公 | 第35-36页 |
二、死缓犯与其他罪犯混押,不配带戒具 | 第36页 |
三、死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理论疑难问题 | 第36-39页 |
第六章 死刑执行监督的完善 | 第39-45页 |
第一节 立法完善是根本途径 | 第39-43页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完善 | 第39-41页 |
二、死刑执行程序的立法完善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司法完善是现实途径 | 第43-45页 |
一、对死刑执行根据的监督 | 第43页 |
二、对死刑执行主体的监督 | 第43页 |
三、落实到个体,增强检察官的死刑执行监督意识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