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一、保理的定义 | 第12-14页 |
| 二、保理的分类 | 第14-17页 |
| 三、保理的本质 | 第17-18页 |
| 四、保理制度的价值 | 第18-20页 |
| (一) 对卖方的好处 | 第18-19页 |
| 1、预付款融资功能 | 第18页 |
| 2、保理降低了坏账风险 | 第18-19页 |
| 3、保理可以提供销售分户账管理和催收帐款的服务,降低了卖方的管理成本 | 第19页 |
| (二) 对买方的好处 | 第19-20页 |
| 五、保理的比较法律特征 | 第20-24页 |
| (一) 保理与债权质押 | 第20-21页 |
| 1. 性质不同 | 第20页 |
| 2. 标的不同 | 第20页 |
| 3. 风险不同 | 第20-21页 |
| 4. 收益不同 | 第21页 |
| 5、功能不同 | 第21页 |
| (二) 保理与银行借贷 | 第21-22页 |
| (三) 保理与信用保险 | 第22-24页 |
| 六、我国目前保理业务的法律机制分析 | 第24-29页 |
| (一) 关于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 | 第24页 |
| (二) 关于应收账款转让对债务人的生效要件 | 第24-25页 |
| (三) 关于应收账款转让的内部效力 | 第25-26页 |
| (四) 隐蔽保理与我国相关法律原则的冲突 | 第26-27页 |
| (五) 我国现行法律就应收账款转让引起的权利冲突未能提供完善的解决原则 | 第27-29页 |
| 七、保理融资中的风险举要 | 第29-34页 |
| (一) 市场风险 | 第29页 |
| 1、汇率风险 | 第29页 |
| 2、利率风险 | 第29页 |
| (二) 信用风险 | 第29-32页 |
| 1、买方信用风险 | 第29-30页 |
| 2、卖方信用风险 | 第30-32页 |
| 3、相应保理商的信用风险 | 第32页 |
| 4、国家信用风险 | 第32页 |
| (三) 操作风险 | 第32页 |
| (四) 法律风险 | 第32-34页 |
| 1、购买债权的合法性风险 | 第32页 |
| 2、债权的可转让风险 | 第32-33页 |
| 3、债权转让中的权利瑕疵风险 | 第33-34页 |
| 八、防范风险的措施 | 第34-42页 |
| (一) 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 第34页 |
| (二) 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 第34-37页 |
| 1、建立对买方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 第34-35页 |
| 2、建立对卖方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 第35-37页 |
| 3、建立相应保理商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 | 第37页 |
| 4、建立国家风险的防范机制 | 第37页 |
| (三) 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 第37-39页 |
| (四) 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 第39-42页 |
| 1、建立保理合同公证制度以防范应收账款转让风险 | 第39-40页 |
| 2、建立信用与风险评级制度以防范债务人的信用风险 | 第40页 |
| 3、从立法上完善我国的保理融资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 九、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