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重庆市公共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策略初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1 序言第16-22页
   ·研究背景第16-17页
     ·我国自然环境安全形势严峻第16页
     ·城市安全规划、建筑安全设计系统有待完善第16-17页
     ·公共安全基础薄弱,国家异常重视公共安全保障第17页
   ·总课题框架与前期研究第17-22页
     ·总课题框架第17-20页
     ·前期研究第20-22页
2 论文研究介绍第22-34页
   ·论文研究背景与定位第22-24页
     ·研究背景第22-24页
     ·论文在课题中的定位第2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9页
     ·公共建筑第24页
     ·环境第24-25页
     ·建筑外环境第25-27页
     ·安全第27页
     ·安全设计第27-28页
     ·控制第28-29页
     ·建筑外环境控制第29页
   ·研究目的、意义与特色第29-3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论文研究的特色第30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0-34页
     ·研究的内容第30-31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第31-34页
3 基于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相关理论运用第34-48页
   ·城市与环境设计相关理论第34-36页
     ·安全城市理论第34-35页
     ·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相关研究第35-36页
   ·灾害学相关理论第36-38页
     ·城市灾害学第36-38页
     ·灾害要素论第38页
   ·安全设计相关理论第38-42页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第38-41页
     ·公共建筑安全系统研究第41-42页
   ·控制学相关理论与研究第42-45页
     ·控制理论第42-43页
     ·风险控制理论第43-44页
     ·基于重要性和危险性分级的控制研究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8页
4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要素第48-74页
   ·要素提取的原则和方法第48-50页
     ·要素提取的原则第48页
     ·要素提取的方法第48-50页
   ·要素提取第50-70页
     ·防建筑技术灾害控制要素第50-51页
     ·防自然灾害控制要素第51-57页
     ·防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要素第57-60页
     ·防社会安全事件控制要素第60-64页
     ·综合提取要素第64-69页
     ·专家问卷评测结果第69-70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要素的确定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5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方法第74-80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目的与原则第74-76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目的第74-75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原则第75-76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类型第76-77页
     ·控制的基本类型分析第76页
     ·前期控制对于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重要性第76-77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的方法第77-79页
     ·根据重庆市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分级控制第77-78页
     ·根据建筑外环境安全防御圈分层控制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针对建筑技术灾害的控制策略第80-92页
   ·防建筑高空坠物第80-85页
     ·建筑外部构件坠落伤人的几率第81-83页
     ·建筑外部构件坠落造成的伤害第83-85页
   ·场地安全措施第85-91页
     ·避难场所第85-88页
     ·场地标示系统第88-89页
     ·安全照明系统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7 针对自然灾害的控制策略第92-108页
   ·防地质灾害第92-96页
     ·场地基本状况第92-96页
     ·周围建设项目的影响第96页
   ·防地震灾害第96-98页
   ·防洪涝灾害第98-103页
     ·建设地段选择第98页
     ·景观设计的防洪性第98-99页
     ·排水系统第99-101页
     ·减缓径流速度第101-103页
   ·防雷击第103-104页
   ·防雾害第104-106页
   ·防风害第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8 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策略第108-120页
   ·公共区域的安全措施第108-110页
     ·公共区域的安全检查第108-109页
     ·周边建筑性质第109-110页
   ·空调系统防护设计第110-114页
     ·新风口位置第111-113页
     ·新风口防护措施第113-114页
   ·自然通风的安全性第114-118页
     ·自然通风方式第114-117页
     ·风源方向的监控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9 针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控制策略第120-144页
   ·防汽车炸弹袭击第120-137页
     ·缓冲区域第122-127页
     ·路网规划第127-128页
     ·障碍设计第128-132页
     ·停车设施第132-134页
     ·建筑结构性防护第134-136页
     ·小结第136-137页
   ·防枪击第137-139页
     ·对外部环境的监督第137页
     ·视线阻障设计第137-139页
   ·其他刑事事件第139-142页
     ·立面形式的安全性第139页
     ·场地及街道空间设计第139-142页
     ·场地的安全疏散和应急反应能力第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10 重庆市公共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策略实例分析第144-166页
   ·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研究目的第144页
   ·针对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研究第144-156页
     ·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简介第144-146页
     ·建筑外环境现状分析第146-149页
     ·重庆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分级第149页
     ·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第149-155页
     ·小结第155-156页
   ·针对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的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研究第156-164页
     ·科苑大酒店简介第156-157页
     ·建筑外环境现状分析第157-159页
     ·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评级第159-160页
     ·基于环境控制策略提出改善建议第160-164页
     ·小结第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6页
11 结语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4页
附录A 重庆市公共建筑外环境安全设计控制要素调查表第174-177页
附录B 专家调查表数据分析第177-179页
附录C 重庆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要性评价因素集合第179-182页
附录D 重庆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危险性评价因素集合第182-185页
附录E 重庆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第185-187页
附录F 重庆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筑危险性分级评价第187-191页
附录G 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第191-193页
附录H 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建筑危险性分级评价第193-197页
附录I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篇转喻的认知符号学研究
下一篇: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