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摘要第1-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第9-15页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涵义第9-12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的名称第9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第9-10页
  (三) 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的比较第10-12页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性质第12-13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官的一种自由裁量权第12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权是介于起诉和不起诉之间的待诉权第12-13页
 三、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效力第13-15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形式效力第13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实体效力第13-15页
第二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5-24页
 一、刑罚观的演变与起诉原则的嬗变第15-18页
  (一) 报应刑与起诉法定主义第15-16页
  (二) 目的刑与起诉便宜主义第16-18页
 二、人权保障的需要第18-20页
 三、诉讼效率需要第20-21页
 四、刑事诉讼分流理念第21-22页
 五、公共利益的考虑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4-33页
 一、我国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第24-28页
  (一) 酌定不起诉制度的程序分流能力非常有限第24-27页
  (二) 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与诉讼效率的现实矛盾第27-28页
 二、我国构建附条件不起诉的可行性第28-33页
  (一)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提供了现实的动力第28-29页
  (二) 起诉便宜原则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第29-30页
  (三)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附条件不起诉提供政策上的依据第30-31页
  (四) 各地试点的良好社会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第31-33页
第四章 构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初步设想第33-37页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第33页
 二、附条件不起诉综合考量因素第33-34页
 三、附条件不起诉附带义务第34-35页
 四、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限及效力第35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限第35页
  (二) 附条件不起诉效力第35页
 五、附条件不起诉制约与救济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资料第38-41页
后记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虚拟水与水资源战略初探
下一篇:老年性白内障病例组合费用测算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