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 第二章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 第12-24页 |
| §2.1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简介(QMD) | 第12-15页 |
| §2.2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mQMD) | 第15-24页 |
| §2.2.1 相互作用势的更新 | 第15-18页 |
| §2.2.2 相空间占有数约束 | 第18-20页 |
| §2.2.3 核子的波包宽度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重离子熔合势垒和熔合反应的动力学效应 | 第24-64页 |
| §3.1 重离子熔合势垒的研究 | 第24-49页 |
| §3.1.1 常用的几种核-核相互作用势垒的计算 | 第24-28页 |
| §3.1.2 静态核-核相互作用势的计算 | 第28-33页 |
| §3.1.3 动力学核-核相互作用势的计算 | 第33-38页 |
| §3.1.4 驱动势的计算 | 第38-41页 |
| §3.1.5 改进的Woods-Saxon势在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应用 | 第41-49页 |
| §3.2 重离子熔合反应的动力学效应 | 第49-57页 |
| §3.3 合成117号超重元素的最佳弹靶组合和入射能量的选择 | 第57-64页 |
| 第四章 重核的强阻尼反应 | 第64-94页 |
| §4.1 重核强阻尼反应产生超重初级碎块的研究 | 第65-75页 |
| §4.2 重核强阻尼反应中复合体系的性质 | 第75-85页 |
| §4.3 强阻尼反应中复合体系的衰变和产物的质量分布 | 第85-94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4-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4-106页 |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