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城市住区水体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3页 |
·房地产迅速发展的趋势 | 第13页 |
·人们对居住需求的转变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实地调查与访问 | 第16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6-17页 |
·实例分析法 | 第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市住区水体概述 | 第19-26页 |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陕南地区 | 第19页 |
·城市住区 | 第19页 |
·水体在本文中的范围界定 | 第19页 |
·生态住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陕南地区概况 | 第20-23页 |
·陕南地区自然状况 | 第20-21页 |
·陕南地区水资源分布状况 | 第21-22页 |
·陕南地区水资源的水质状况 | 第22页 |
·与水相关政策 | 第22-23页 |
·水景住宅的类型 | 第23-24页 |
·人工水景 | 第23-24页 |
·自然水体景观 | 第24页 |
·住区水体景观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初级阶段 | 第24-25页 |
·中级阶段 | 第25页 |
·高级阶段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陕南地区住区水体实地调查分析 | 第26-46页 |
·实例调研概况 | 第26-29页 |
·若干小区水体调研概况 | 第26-27页 |
·小区水体质量、使用情况以及水景观效果 | 第27-28页 |
·居民对水景的评价 | 第28-29页 |
·实例调研详述 | 第29-42页 |
·汉中市芳菲苑小区 | 第29-31页 |
·汉中市汉水名城小区 | 第31-34页 |
·汉中市银钩桥小区 | 第34-36页 |
·汉中市建昌·卡斯蒂亚小区 | 第36-37页 |
·安康市金州康城 | 第37-38页 |
·调研情况的总结 | 第38-42页 |
·陕南住区水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2-46页 |
·居住区水景设计缺少地域性和场所性 | 第42-43页 |
·居住区水景人性化设计不足 | 第43-44页 |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浪费 | 第44-45页 |
·重景观轻生态和重艺术轻技术的水景建设观念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陕南住区水体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6页 |
·水的特性 | 第46-51页 |
·中国传统园林水景发展概述 | 第46页 |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建构 | 第46-48页 |
·水体在城市住区中的功能 | 第48-51页 |
·人对水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人的亲水性 | 第51页 |
·不同年龄段的住户对于水的需求 | 第51-52页 |
·人-水-环境关系 | 第52-56页 |
·人对水的感观以及心理感受 | 第52-54页 |
·水与环境的关系 | 第54页 |
·水体生态方面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陕南城市住区水体应用方法 | 第56-75页 |
·设计思路 | 第56-64页 |
·水源分析 | 第57-58页 |
·水体布局 | 第58-59页 |
·形态设计 | 第59-62页 |
·技术措施 | 第62-64页 |
·亲水性设计 | 第64-65页 |
·亲水平台的应用 | 第64-65页 |
·亲水步道的应用 | 第65页 |
·水中亭榭的设计 | 第65页 |
·水中汀步设计 | 第65页 |
·安全性设计 | 第65-67页 |
·水深设计 | 第66页 |
·水岸坡以及临水防护设施 | 第66-67页 |
·游泳池安全性设计 | 第67页 |
·生态性设计 | 第67-71页 |
·对自然水系的利用 | 第67页 |
·对雨水的利用 | 第67-70页 |
·水体养护方法 | 第70-71页 |
·景观性设计 | 第71-75页 |
·立体景观设计 | 第71页 |
·水景的驳岸设计 | 第71-73页 |
·水景植物的配置 | 第73-75页 |
第六章 陕南城市住区水体应用实例 | 第75-81页 |
·项目概况 | 第75页 |
·地理位置 | 第75页 |
·气候特征 | 第75页 |
·设计理念 | 第75-76页 |
·水景设计 | 第76-81页 |
·水源分析 | 第76-77页 |
·水体布局 | 第77-78页 |
·形态设计 | 第78-79页 |
·技术措施 | 第79-81页 |
结论与前瞻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
问卷调查表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