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Hughes)杂种起源的新分子证据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变叶海棠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变叶海棠的植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 ·变叶海棠的细胞学特性 | 第12页 |
| ·变叶海棠的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 ·变叶海棠的区系地理学研究 | 第13-14页 |
| ·变叶海棠的抗逆性研究 | 第14-15页 |
| ·变叶海棠的园艺学特性 | 第15页 |
| ·变叶海棠与近缘种间的关系 | 第15-17页 |
| ·植物杂交起源的进化意义 | 第17-18页 |
| ·植物杂交起源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形态学方法 | 第18-19页 |
| ·细胞学研究 | 第19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19页 |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9-24页 |
| ·细胞质分子标记 | 第20页 |
| ·核基因分子标记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24-2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 ·总 DNA的提取 | 第26-28页 |
| ·ITS的扩增及克隆 | 第28-32页 |
| ·测序 | 第32页 |
| ·序列数据的处理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 ·目标片段克隆的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 ·EcoRI酶切检测结果 | 第34页 |
| ·StyI和 SacI酶切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 ·变叶海棠及其假定祖先 ITS序列特征 | 第35页 |
| ·三个种的 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38页 |
| ·变叶海棠种内ITS序列的变异类型 | 第38-41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1-43页 |
| ·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 | 第41页 |
| ·ITS序列片段的加性遗传现象 | 第41-42页 |
| ·ITS序列片段的致同进化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获得变叶海棠杂种起源的 ITS分子证据 | 第43页 |
| ·RDNA在植物杂种中存在加性遗传现象 | 第43页 |
| ·变叶海棠个体中 ITS致同进化现象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录一 | 第49-51页 |
| 附录二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研究课题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