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沙漠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7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概况 | 第17-28页 |
| ·沙漠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 ·沙漠气侯特点 | 第18-19页 |
| ·干燥少雨,蒸发剧烈 | 第18页 |
| ·日照强烈,冷热剧变 | 第18页 |
| ·风沙活动频繁 | 第18-19页 |
| ·沙漠地貌特征 | 第19-20页 |
| ·沙漠水文特征 | 第20-21页 |
| ·地表河流、湖泊稀少 | 第20页 |
| ·地下水蕴藏丰富 | 第20-21页 |
| ·沙漠生态系统 | 第21-22页 |
|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22-24页 |
| ·河流减少、湖泊干涸 | 第22页 |
| ·水质恶化 | 第22-23页 |
| ·土壤盐渍化加剧 | 第23页 |
| ·植被退化 | 第23页 |
| ·生物种类减少 | 第23页 |
| ·自然灾害频繁 | 第23-24页 |
| ·主要沙区自然环境特征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公路建设对沙漠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28-33页 |
| ·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第28页 |
| ·对地表保护层的破坏 | 第28-29页 |
| ·对土壤的影响 | 第29页 |
| ·加剧水土流失 | 第29页 |
| ·污染土壤 | 第29页 |
| ·对水文及水文地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改变地表径流 | 第29-30页 |
| ·降低地下水位 | 第30页 |
| ·污染水质 | 第30页 |
|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沙漠环境对公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 第33-39页 |
| ·对公路设计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地形及气候的影响 | 第33页 |
| ·水文及水文地质的影响 | 第33页 |
| ·特殊土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植被的影响 | 第34页 |
| ·对公路施工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 第34页 |
| ·对工程人员的影响 | 第34页 |
| ·对机械设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公路运营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对路基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路面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沙漠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基本理论与原则 | 第39-47页 |
| ·生态恢复与生态恢复技术界定 | 第39页 |
| ·生态恢复基本理论 | 第39-44页 |
| ·生态学理论 | 第39-42页 |
| ·沙害防治原理 | 第42-43页 |
| ·生物护坡原理 | 第43-44页 |
| ·景观美学原理 | 第44页 |
| ·生态恢复原则 | 第44-46页 |
| ·自然原则 | 第44-45页 |
| ·社会经济技术原则 | 第45-46页 |
| ·景观美学原则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沙漠地区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 第47-72页 |
| ·公路建设生态环保措施 | 第47-51页 |
| ·公路设计环保要点 | 第47-50页 |
|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第50-51页 |
| ·工程扰动区生态恢复技术 | 第51-54页 |
| ·取土场生态恢复 | 第51-52页 |
| ·弃土场生态恢复 | 第52页 |
| ·施工便道等临时场地生态恢复 | 第52-54页 |
| ·工程防护及植被恢复技术 | 第54-70页 |
| ·工程防护措施 | 第54-57页 |
| ·植被恢复技术 | 第5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72-74页 |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 建议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