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课题背景 | 第9-23页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第9-17页 |
·白芥子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课题意义 | 第23-27页 |
第2章 白芥子药效成分的提取 | 第27-43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白芥子中芥子碱的提取 | 第28-38页 |
·芥子碱提取条件优化 | 第28-33页 |
·芥子碱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 第33-37页 |
·芥子碱的分离工艺 | 第37页 |
·芥子碱的定性 | 第37-38页 |
·芥子碱的含量测定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页 |
·白芥子中芥子苷的提取 | 第38-39页 |
·芥子苷的分离工艺 | 第38页 |
·芥子苷的定性 | 第38-39页 |
·芥子苷的含量测定(硫酸钡沉淀法)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页 |
·白芥子中β-谷甾醇的提取 | 第39-40页 |
·β-谷甾醇的分离工艺 | 第39页 |
·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页 |
·白芥子中挥发油的提取 | 第40-41页 |
·挥发油的分离工艺 | 第40页 |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含量测定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3章 白芥子各药效成分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 | 第43-57页 |
·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前列腺湿重及体积测定 | 第44页 |
·光镜标本的制备 | 第44-45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5-57页 |
·前列腺大体观 | 第45-46页 |
·前列腺湿重指数 | 第46-48页 |
·前列腺体积指数 | 第48-49页 |
·前列腺普通光镜观(HE染色)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7页 |
第4章 白芥子各药效成分对小鼠前列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7-77页 |
·材料 | 第58-59页 |
·实验动物 | 第58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58-59页 |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方法 | 第59-62页 |
·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 第59页 |
·TUNEL原位凋亡细胞检测 | 第59-60页 |
·免疫组化检测(PCNA) | 第60页 |
·电镜标本的制作 | 第60-61页 |
·DNA琼脂糖电泳 | 第61-62页 |
·结果判断标准 | 第62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62-77页 |
·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 | 第62-71页 |
·前列腺组织超微结构电镜观 | 第71-75页 |
·DNA琼脂糖电泳 | 第75-7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