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若干基本概念 | 第13-19页 |
·技术与技术进步 | 第13-14页 |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外溢 | 第14-19页 |
·进口贸易技术扩散的现有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体系框架 | 第23-26页 |
2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扩散: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第26-52页 |
·技术差异与国际贸易 | 第26-31页 |
·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 | 第31-44页 |
·基于南北贸易的模仿—创新模型 | 第32-36页 |
·两国贸易框架下的技术扩散模型 | 第36-41页 |
·进口贸易技术扩散的主要机制 | 第41-44页 |
·进口贸易技术扩散的局限分析与影响因素 | 第44-50页 |
·国际知识扩散不完全时的技术扩散情形 | 第44-47页 |
·制约进口贸易技术扩散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中国技术发展阶段定位:技术扩散的作用背景 | 第52-68页 |
·中国产业技术基础和国际比较 | 第53-55页 |
·中国R& D 投入水平的现状和国际比较 | 第55-61页 |
·中国R&D 投入强度和国际比较 | 第55-58页 |
·中国R&D 投入结构的现状和国际比较 | 第58-61页 |
·中国科技产出水平的现状和国际比较 | 第61-64页 |
·中国专利水平与国际比较 | 第61-63页 |
·1990-2005 年中国科技论文水平与国际比较 | 第63-64页 |
·中国技术发展阶段的综合评价与定位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扩散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68-102页 |
·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结构特征 | 第68-73页 |
·中国进口技术扩散效应的经验分析(1981-2005) | 第73-82页 |
·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74-76页 |
·数据选择与处理 | 第76-77页 |
·计量分析结果 | 第77-82页 |
·进口贸易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1981-2005) | 第82-86页 |
·基于中国进口贸易特征的进一步实证分析 | 第86-97页 |
·不同贸易方式的进口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分析(1981-2005) | 第88-94页 |
·外资企业进口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分析(1990-2005)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 第97-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政策建议 | 第99-102页 |
5 进口贸易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02-134页 |
·技术吸收能力:实证研究思路与模型选择 | 第102-105页 |
·人力资本与进口技术扩散的实证分析 | 第105-114页 |
·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05-107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107-110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与政策建议 | 第111-114页 |
·中国R& D 强度与进口技术扩散的实证分析 | 第114-119页 |
·国内R&D 强度的度量与数据来源 | 第114-115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115-117页 |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17-119页 |
·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119-134页 |
·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9-122页 |
·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 | 第122-123页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分析 | 第123-126页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 第126-130页 |
·小结与政策建议 | 第130-13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40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4-138页 |
·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134页 |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134-136页 |
·现状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136-138页 |
·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