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科学技术管理论文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8页
     ·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第13-16页
     ·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创新的研究第16-18页
   ·论文总体思路与内容结构第18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第21-35页
   ·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第21-25页
     ·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第21-22页
     ·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第22-23页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主体第23-24页
     ·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第24-25页
   ·有关知识创新理论第25-31页
     ·知识创新的含义第25页
     ·知识创新的特征第25-26页
     ·知识创新的类型第26-28页
     ·知识创新的模式第28-31页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辨析第31-33页
     ·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第31-32页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关系第32-33页
   ·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辨析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系统构建第35-42页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发酵创新模型分析第35-37页
   ·产业科技成果与知识创新的关键耦合第37-39页
     ·对耦合的理解第37-38页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创新关键耦合域的确立第38-39页
   ·基于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耦合机理的系统构建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产业科技成果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创新子系统第42-52页
   ·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流动第42-45页
     ·知识流与知识创新的关系第42页
     ·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流的内涵第42-43页
     ·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流动路径第43-45页
   ·小试、中试阶段知识创新内容设计第45-48页
     ·小试、中试阶段知识创新的不确定因素分析第45-46页
     ·知识创新内容定位第46-48页
   ·小试、中试阶段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第48-50页
     ·小试、中试阶段知识创新总体结构第48-49页
     ·小试、中试阶段知识创新运行体系要素分析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产业科技成果生产阶段的知识创新子系统第52-61页
   ·产业科技成果生产阶段的知识创新内涵第52页
   ·产业科技成果生产阶段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第52-59页
     ·生产阶段的知识创新系统构成及关系结构第52-53页
     ·生产技术知识的创新第53-55页
     ·生产工艺知识的创新第55-56页
     ·生产管理和组织知识的创新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6章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发阶段知识创新子系统第61-71页
   ·市场开发阶段知识创新关键要素识别第61-62页
     ·市场开发阶段的知识创新内涵第61页
     ·市场开发阶段的知识创新关键要素第61-62页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发阶段体系构建第62-70页
     ·市场开发阶段的知识创新内容规划第62-64页
     ·产业科技成果市场开发阶段客户和市场知识的整合第64-66页
     ·利用客户和市场知识的“行动—反映—触发”创新系统第66-67页
     ·构建市场开发阶段的动态协作团队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实施效果评价与对策建议第71-85页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1-73页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第71-72页
     ·评价指标设计第72-73页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处理第73页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系统评价第73-77页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73-76页
     ·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单因素评价第76-77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77页
   ·实证分析第77-81页
   ·加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创新的对策建议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黎蛋白MUC2、MUC5AC及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ACR接入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及其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