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国内外关于湿地保护的立法研究和实践 | 第8-10页 |
| ·国际湿地保护立法实践 | 第8-9页 |
| ·国内湿地立法和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2 扎龙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11-16页 |
|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地位 | 第11页 |
|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 第11-12页 |
|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 第12-14页 |
|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 3 扎龙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28页 |
| ·扎龙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必要性 | 第16-24页 |
| ·扎龙专项立法是我国履行《湿地公约》的重要保障 | 第16页 |
| ·扎龙专项立法是防止湿地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手段 | 第16-18页 |
| ·扎龙专项立法是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必要途径 | 第18-21页 |
| ·扎龙专项立法是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 | 第21-24页 |
| ·扎龙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 ·扎龙湿地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 ·扎龙湿地立法的政策基础 | 第25页 |
| ·扎龙湿地立法的法制基础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国外湿地保护立法与政策的经验和启示 | 第28-35页 |
| ·美国 | 第28-29页 |
| ·湿地开发期 | 第28页 |
| ·政策转型期 | 第28-29页 |
| ·"零净损失"期 | 第29页 |
| ·英国 | 第29-31页 |
| ·管理体制和法律框架 | 第30页 |
| ·自然保护区制度 | 第30页 |
| ·湿地管理协议制度 | 第30-31页 |
| ·日本 | 第31-33页 |
| ·日本的湿地保护法律框架 | 第31页 |
| ·日本湿地保护政策 | 第31-32页 |
| ·琵琶湖湿地保护的法律措施 | 第32-33页 |
| ·国外湿地保护立法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 ·湿地开发与保护并重 | 第33页 |
| ·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 第33-34页 |
| ·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注重部门协调 | 第34页 |
| ·通过市场手段来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 第34页 |
| ·重视公众监督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制定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地方法规的设想 | 第35-49页 |
| ·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 | 第35-36页 |
| ·基本原则 | 第36-39页 |
| ·持续发展原则 | 第36-37页 |
| ·预防原则 | 第37页 |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37-38页 |
| ·合理利用原则 | 第38页 |
| ·统一管理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 第38页 |
| ·环境责任原则 | 第38-39页 |
| ·基本制度 | 第39-44页 |
| ·湿地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 ·土地权属制度 | 第40页 |
| ·湿地生态用水保障制度 | 第40-41页 |
| ·湿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第41-42页 |
| ·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 第42页 |
| ·湿地资源规划制度 | 第42-43页 |
| ·湿地许可审批制度 | 第43页 |
| ·公众参与制度 | 第43-44页 |
| ·法律责任 | 第44-48页 |
| ·行政责任 | 第44-45页 |
| ·民事责任 | 第45-47页 |
| ·刑事责任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