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线粒体DNA的遗传学分析
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32页 |
·古代DNA 技术 | 第8-20页 |
·古代 DNA 的特性 | 第8-12页 |
·古代DNA 保存状态的评价 | 第12-13页 |
·古代DNA 研究的一般技术线路 | 第13-17页 |
·重复实验和古代 DNA 的甄别 | 第17-18页 |
·古代DNA 的数据分析 | 第18-20页 |
·古代 DNA 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 第20-27页 |
·古代DNA 研究历史 | 第20-21页 |
·古代DNA 研究的现状 | 第21-27页 |
·人类资源古代 DNA 的应用 | 第22-26页 |
·非人类资源古代 DNA 的应用 | 第26-27页 |
·拓跋鲜卑研究概述 | 第27-30页 |
·拓跋鲜卑发展简史 | 第27-29页 |
·拓跋鲜卑的考古学成就 | 第29页 |
·拓跋鲜卑源流的争议 | 第29-3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拓跋鲜卑线粒体 DNA 遗传结构的研究 | 第32-53页 |
·拓跋鲜卑股骨样本的采集 | 第32-3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42页 |
·去污染与污染控制 | 第37-38页 |
·DNA 提取 | 第38页 |
·PCR 扩增 | 第38-40页 |
·DNA 片段连接 | 第40-41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41页 |
·测序 | 第41页 |
·RFLP 分析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53页 |
·遗传多态性 | 第43-46页 |
·单倍型组分布 | 第46-49页 |
·共享序列分析 | 第49-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拓跋鲜卑与匈奴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 | 第53-61页 |
·线粒体 DNA 的遗传多态性和单倍型组分布 | 第53-55页 |
·遗传距离 | 第55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7页 |
·多维度分析 | 第57-5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拓跋鲜卑与锡伯族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 | 第61-70页 |
·锡伯族毛发样本的采集 | 第61页 |
·实验步骤 | 第61-62页 |
·毛发DNA 提取 | 第61页 |
·PCR 扩增和测序 | 第61-62页 |
·数据分析 | 第62-70页 |
·遗传多态性 | 第62-64页 |
·人群间亲缘关系比较 | 第64-68页 |
·突变热点分析 | 第64页 |
·遗传距离分析 | 第64-66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66-67页 |
·多维度分析 | 第67-6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中文摘要 | 第84-88页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88-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