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财政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 | 第16-24页 |
| ·财政风险的定义 | 第16-17页 |
| ·财政风险体系及其传导机制 | 第17-19页 |
| ·风险预警方法的研究 | 第19-23页 |
| ·宏观经济预警方法 | 第19-20页 |
| ·金融危机预警方法 | 第20-23页 |
| ·财政风险预警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 第3章 中国财政风险指数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24-41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8页 |
|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4页 |
| ·中国财政风险指标体系的整体构架 | 第24-28页 |
|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28-30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30-34页 |
| ·子系统内指标分值的综合度量 | 第30-31页 |
| ·基于层次分析的子系统权重的确定 | 第31-34页 |
| ·权重分配结果 | 第34页 |
| ·财政风险各子系统分析 | 第34-39页 |
| ·财政风险各子系统的风险统计 | 第34-38页 |
| ·各子系统风险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 ·财政风险综合分析 | 第39-41页 |
| 第4章 基于实证分析的中国财政风险预测 | 第41-47页 |
| ·时间序列建模预测 | 第41-43页 |
| ·直接显性风险的预测 | 第41页 |
| ·或有显性风险的预测 | 第41-42页 |
| ·直接隐性风险的预测 | 第42页 |
| ·或有隐性风险的预测 | 第42页 |
| ·财政总体风险的预测 | 第42-43页 |
| ·财政风险转移概率的估算方法 | 第43-47页 |
| ·基本原理 | 第43页 |
| ·马尔可夫预测法 | 第43-46页 |
| ·马氏链的稳定状态 | 第46-47页 |
| 第5章 由中国财政风险监测预警引起的思考 | 第47-53页 |
| ·结论解释 | 第47页 |
| ·财政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 ·财政风险监测预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 ·财政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两难困境 | 第48页 |
| ·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 第48-51页 |
| ·向公共财政模式转化 | 第48-49页 |
|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 第49页 |
| ·构建新的财政管理机制 | 第49页 |
| ·建立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基金 | 第49-50页 |
| ·建立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其他配套措施 | 第50页 |
| ·加强风险预测 | 第50-51页 |
| ·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