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常州制造业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页
     ·实践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1-12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第13-14页
     ·研究重点第13页
     ·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4-22页
   ·相关概念第14-16页
     ·产业空间布局第14页
     ·制造业第14-16页
   ·理论基础第16-21页
     ·区域增长理论第16-17页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第17-18页
     ·区位论第18-19页
     ·知识经济工业区位理论第19-20页
     ·产业集群理论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三章 常州制造业结构与空间现状第22-54页
   ·发展史概述第22页
   ·制造业空间布局发展过程第22-23页
   ·制造业结构现状第23-34页
     ·制造业现状特征第23-26页
     ·制造业优势产业分析第26-30页
     ·制造业归类分析第30-32页
     ·存在问题第32-34页
   ·制造业空间分布现状第34-54页
     ·支柱行业空间分布第35-37页
     ·重点产业区剖析第37-45页
     ·乡镇、街道间产业结构分析第45-48页
     ·用地效益分析第48-51页
     ·空间布局存在问题第51-54页
第四章 制造业用地布局研究第54-62页
   ·常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第54-56页
     ·南北两区快速工业化,托起主城区服务业腾飞第54页
     ·外围乡镇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不利于快速提升产业结构第54-55页
     ·“一环、一轴”的重要交通走廊形成第55-56页
   ·现代制造业空间布局特点第56-58页
     ·级差地租导致制造业郊区化第56-57页
     ·制造业空间沿交通干线布局第57页
     ·外资驱动型产业园区与郊区新城并驾齐驱第57-58页
   ·常州市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第58-62页
     ·布局原则第58-59页
     ·常州市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第59-62页
第五章 工业区布局研究第62-69页
   ·常州工业区规划发展历史的回顾与评述第62页
   ·主城区五个工业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第62-66页
     ·滨江工业区第64页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64页
     ·城西工业区第64-65页
     ·城东工业区第65页
     ·武南工业区第65-66页
   ·主城区外围“七片”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第66-67页
   ·工业区用地规模问题第67-69页
     ·工业发展用地的预测第67页
     ·工业区用地规模第67-69页
第六章 对策和措施第69-75页
   ·产业发展和布局优化的实施机制第69-70页
     ·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第69页
     ·环境保护协调和地方协作机制第69-70页
     ·规划保障机制第70页
   ·支撑体系第70-73页
     ·生产要素第70-71页
     ·基础设施第71-72页
     ·社会环境第72-73页
     ·市场环境第73页
   ·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第73-75页
     ·产业发展政策第73-74页
     ·产业布局引导政策第74-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主要结论第75页
   ·启示第75-76页
   ·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S2O3、R对MCF-7、Hela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