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及其启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3-14页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第14-15页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15-27页
 (一)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原因第15-17页
  1.生态危机的出现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第15页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激化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第15-16页
  3.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支撑第16-17页
 (二) 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第17-22页
  1."绿色政治"在70年代欧洲异军突起第18-20页
   ·年代的"红绿交融"第20-21页
   ·年代的"绿色红化"第21-22页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22-27页
  1.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第23-24页
  2.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异化的理论第24-25页
  3.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7页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及实践第27-35页
 (一) 现实生态危机理论第27-28页
  1.生态危机的根源第27-28页
  2.危机方式的转换第28页
 (二) 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案第28-32页
  1.克服"异化消费"第29-30页
  2.建立"稳态经济模式"第30-31页
  3.主张"公平正义"第31页
  4.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第31-32页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第32-35页
  1.提出并论证绿色经济政策第32-33页
  2.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第33-35页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第35-45页
 (一) 人和自然的价值统一性第35-36页
  1.人与自然的整体性第35页
  2.人与自然的主体性第35-36页
  3.自然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第36页
 (二) 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第36-39页
  1.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第37页
  2.倡导开发"绿色技术"避免技术的负面效应第37-38页
  3.主张用"生态经济模式"取代"稳态经济模式"第38-39页
 (三) 政治文明的生态性第39-41页
  1.影响西方各国政府的公共政策第39页
  2.追求负责公正的政治文化第39-40页
  3.主张实行新型民主政治体制第40-41页
 (四) 国际关系的公平性第41-42页
  1.反对霸权主义第41页
  2.反对生态殖民主义第41-42页
 (五) 未来社会主张的合理性第42-45页
  1.主张社会的公平正义第42-43页
  2.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43-45页
四、生态社会主义的启示第45-62页
 (一) 绿化人与自然第45-47页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45-46页
  2.树立人类生态意识第46-47页
  3.健全生态理性第47页
 (二) 调整经济模式第47-52页
  1.树立生态经济观第48-49页
  2.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第49-51页
  3.培育绿色消费观第51-52页
 (三) 更新政治思维第52-57页
  1.构建生态型政府第52-55页
  2.充分发展基层民主第55-56页
  3.实现政治文明的生态治理第56-57页
 (四) 加强国际合作第57-59页
  1.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第57-58页
  2.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58-59页
 (五) 实现社会公平第59-62页
  1.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第59-60页
  2.实施公平教育第60-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朝両言语にぉける若者言葉对照
下一篇:诚信教育如何可能--对当代大学诚信教育的传统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