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设计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的硫化氢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表第8-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55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生物硫醇第13页
    1.3 硫化氢第13-23页
        1.3.1 基于H_2S还原性的荧光探针第15-18页
        1.3.2 基于H_2S亲核性的荧光探针第18-22页
        1.3.3 基于硫化铜沉淀机理的荧光探针第22-23页
    1.4 活性氧第23-24页
    1.5 活性氮第24页
    1.6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第24-32页
        1.6.1 基于硫属化合物氧化机理的荧光探针第25-26页
        1.6.2 基于硼酸盐羟基化机理的荧光探针第26-28页
        1.6.3 基于酰肼氧化机理的荧光探针第28-29页
        1.6.4 基于C=C双键裂解的荧光探针第29-30页
        1.6.5 基于N-脱芳基化的荧光探针第30-31页
        1.6.6 其他反应类型的荧光探针第31-32页
    1.7 癌症治疗诊断学第32-39页
        1.7.1 靶向癌细胞诊疗前药分子的设计第33-34页
        1.7.2 基于巯基类化合物激活的荧光药物释放第34-35页
        1.7.3 基于过氧化氢激活的荧光药物释放第35-37页
        1.7.4 基于酸性pH激活的荧光药物释放第37页
        1.7.5 基于酶促反应的荧光药物释第37-38页
        1.7.6 基于缺氧环境激活的荧光药物释放第38-39页
    1.8 线粒体靶向策略及意义第39-41页
    1.9 课题设计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第41-42页
    1.10 参考文献第42-55页
第二章 基于二苯乙烯基吡啶盐骨架设计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的基准硫化氢水平第55-84页
    2.1 引言第55-6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63-72页
        2.2.1 探针MNOP-H_2S的合成第63-64页
        2.2.2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第64页
        2.2.3 探针的光谱性质及响应机理的研究第64-65页
        2.2.4 浓度滴定及线性关系的研究第65-67页
        2.2.5 响应时间的研究第67页
        2.2.6 选择性的研究第67页
        2.2.7 pH的研究第67-68页
        2.2.8 活细胞成像的研究第68-72页
        2.2.9 活体成像的研究第72页
    2.3 小结第72-73页
    2.4 仪器与试剂第73-74页
        2.4.1 仪器第73页
        2.4.2 试剂第73-74页
    2.5 试验方法第74-77页
        2.5.1 MNOP-H_2S的合成及表征第74-75页
        2.5.2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75-76页
        2.5.3 量子产率的测定第76页
        2.5.4 细胞培养第76页
        2.5.5细胞毒活性实验第76页
        2.5.6 荧光成像第76-77页
        2.5.7细胞划痕损伤修复实验第77页
        2.5.8 斑马鱼成像第77页
        2.5.9 数据统计分析第77页
    2.6 参考文献第77-84页
第三章 设计线粒体靶向的具有“ESIPT+ AIE”特征的ONOO-荧光探针第84-101页
    3.1 引言第84-8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85-94页
        3.2.1 探针TBSA的合成第85-86页
        3.2.2 聚集诱导发光第86-87页
        3.2.3 探针的光谱性质及响应机理的研究第87-88页
        3.2.4 浓度滴定及线性关系的研究第88-89页
        3.2.5 响应时间的研究第89-90页
        3.2.6 选择性的研究第90页
        3.2.7 pH的研究第90页
        3.2.8 活细胞成像的研究第90-93页
        3.2.9 活体成像的研究第93-94页
    3.3 小结第94页
    3.4 仪器与试剂第94页
        3.4.1 仪器第94页
        3.4.2 试剂第94页
    3.5 试验方法第94-98页
        3.5.1 TBSA的合成及表征第94-96页
        3.5.2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96-97页
        3.5.3 细胞培养第97页
        3.5.4细胞毒活性实验第97页
        3.5.5 荧光成像第97页
        3.5.6 斑马鱼成像第97-98页
    3.6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四章 设计线粒体靶向的具有“ESIPT+ AIE”特征的促氧化抗癌诊疗前药第101-110页
    4.1 引言第101-10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102-105页
        4.2.1 前药 Mito-TSSA 的合成第102-103页
        4.2.2 前药的光谱性质及响应机理的研究第103-104页
        4.2.3 聚集诱导发光研究第104-105页
    4.3 仪器与试剂第105-106页
        4.3.1 仪器第105页
        4.3.2 试剂第105-106页
    4.4 试验方法第106-108页
        4.4.1 Mito-TSSA的合成及表征第106-107页
        4.4.2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107-108页
    4.5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部分化合物谱图第11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对恶意代码分类模型的对抗技术研究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PM2.5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