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 第10-11页 |
·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1-12页 |
·政府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2-15页 |
第1章 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由“管制”走向“服务” | 第15-21页 |
·我国传统的政府管制行政理念及其表现 | 第15-16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树立服务的管理理念 | 第16-21页 |
·树立服务理念提出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 第17-18页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塑造现代政府服务理念 | 第18-21页 |
第2章 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由“人治”走向“法治” | 第21-28页 |
·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 第22-24页 |
·法律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 | 第22页 |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 | 第22-23页 |
·法治所维持的秩序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标志 | 第23-24页 |
·法治所维护的正义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前提 | 第24页 |
·加快法治建设步伐,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法律基础 | 第24-28页 |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 | 第24-25页 |
·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思想观念 | 第25-26页 |
·政府要受法律约束和限制 | 第26页 |
·健全民主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 第26-27页 |
·建立一支司法公正的执法队伍 | 第27-28页 |
第3章 政府与市场关系创新,由“全能”走向“有限” | 第28-36页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当扮演的基本角色 | 第29-31页 |
·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 | 第29页 |
·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失灵的纠正者 | 第29页 |
·公共产品生产的组织者和保障者 | 第29-30页 |
·良好市场环境的保护者和创造者 | 第30页 |
·物质财富分配的调节者 | 第30-31页 |
·我国现阶段政府对市场调节和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31-33页 |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和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2-33页 |
·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趋向和谐的主要途径 | 第33-36页 |
·建立高效的市场机制 | 第33-34页 |
·从全能向有限,构建权利与责任相挂钩的政府 | 第34-36页 |
第4章 政府和社会关系的创新,由“统治”走向“治理”,实现“善治” | 第36-45页 |
·治理的内涵及与统治的区别 | 第36-38页 |
·善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第38-40页 |
·善治与和谐社会的价值共性 | 第40-43页 |
·和谐社会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 第43-45页 |
·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 第43-44页 |
·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 第44-45页 |
第5章 在政府与公民关系创新,建立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的局面 | 第45-52页 |
·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局面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45-48页 |
·公平和公正是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价值取向,执政的公正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 第46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民主。执政的民主理念也决定了要实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的局面 | 第46-47页 |
·从权力的来源看,互动局面的建立基于国家权力的来源 | 第47-48页 |
·一切社会决策都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一些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决策 | 第48页 |
·我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8-49页 |
·“官本位”意识还严重存在 | 第48-49页 |
·我们政府对社会决策相关的制定信息向民众公开的透明度不够 | 第49页 |
·我国公民参与决策的意识和力度不够 | 第49页 |
·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互动局面建立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 第49-52页 |
·政府要把有关决策制定的信息(除按规定不予公开的以外)向民众公布出来 | 第49-50页 |
·还要让公民参与到决策制定当中 | 第50-51页 |
·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互动局面的建立,还需要建立官民互动组织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