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氧化锆的相结构变化及特性 | 第10-11页 |
·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增韧机制 | 第11-12页 |
·氧化锆增韧陶瓷的种类和特点 | 第12-13页 |
·氧化锆陶瓷的应用 | 第13-14页 |
·结构陶瓷领域中的应用 | 第13页 |
·电子陶瓷领域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功能陶瓷领域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其它应用 | 第14页 |
·氧化锆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 | 第14-18页 |
·共沉淀法 | 第14-15页 |
·均匀沉淀法 | 第15-16页 |
·水热法 | 第16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6-17页 |
·金属醇盐法 | 第17页 |
·反胶团法 | 第17-18页 |
·氧化锆陶瓷粉体的成型方法 | 第18-19页 |
·干压成型法 | 第18页 |
·等静压成型法 | 第18页 |
·离心注浆成型法 | 第18-19页 |
·氧化锆陶瓷素坯的烧结方法 | 第19页 |
·无压烧结 | 第19页 |
·热压烧结 | 第19页 |
·高温等静压烧结 | 第19页 |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原理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及工艺路线 | 第23-24页 |
·粉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24-25页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4页 |
·形貌分析 | 第24页 |
·相组成分析 | 第24-25页 |
·素坯及烧结体的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密度的测定 | 第25页 |
·显微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维氏硬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第三章 Y_2O_3-ZrO_2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7-35页 |
·前驱体DTA分析 | 第27-28页 |
·影响粉体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反应介质对粉体形貌的影响 | 第28页 |
·焙烧温度对粉体形貌的影响 | 第28-29页 |
·焙烧温度对粉体相组成的影响 | 第29页 |
·影响素坯及烧结体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分散性对烧结体显微结构及密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掺杂剂加入量对密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成型压力对密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素坯体积对密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MgO-ZrO_2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5-45页 |
·粉体的表征 | 第35-40页 |
·前驱体IR和DTA-TG分析 | 第35-38页 |
·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38-39页 |
·粉体的相组成分析 | 第39-40页 |
·素坯及烧结体的性能测试 | 第40-43页 |
·烧结体显微结构分析 | 第40页 |
·素坯及烧结体的密度分析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Al_2O_3-ZrO_2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5-53页 |
·反应介质的影响 | 第45-47页 |
·反应介质对粉体分散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介质对粉体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配比的影响 | 第47-50页 |
·配比对粉体的形貌及晶型的影响 | 第47-48页 |
·配比对烧结体维氏硬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配比对素坯及烧结体密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成型压力对密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CaO-ZrO_2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3-58页 |
·CaO-ZrO_2粉体及烧结体的形貌 | 第53-54页 |
·掺杂剂加入量对密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成型压力对密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七章 氧化锆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8-70页 |
·实验原料 | 第58页 |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检测手段 | 第59-61页 |
·纳米氧化锆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纳米氧化锆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结构的影响 | 第62-69页 |
·显微结构分析 | 第62-63页 |
·能谱分析 | 第63-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