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文献回顾 | 第13-32页 |
| 1 引言 | 第13页 |
| 2 X线的产生及X线谱 | 第13-15页 |
| 3 在诊断能量范围内,X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5-16页 |
| 4 射束预“硬化” | 第16-17页 |
| 5 几个主要剂量学概念 | 第17-20页 |
| ·辐射曝光量 | 第17页 |
| ·吸收剂量(D) | 第17-18页 |
| ·剂量当量(H) | 第18-19页 |
| ·有效剂量当量 | 第19-20页 |
| 6 辐射的危害 | 第20-22页 |
| ·与辐射相关联的疾病 | 第20-21页 |
| ·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有害效应的大致分类 | 第21-22页 |
| 7 辐射危害的风险估计 | 第22-25页 |
| ·线性无阈值辐射风险模型(the linear no-threshold radiation risk model) | 第22-23页 |
| ·剂量-效应模型(Dose-Effect Models) | 第23-25页 |
| 8 对X线辐射可能引起的随机效应的对策 | 第25-27页 |
| 9. 在X线使用的正当化理由指导下,实现ALARA的方法 | 第27-29页 |
| ·改善X线发生器用高压电源 | 第28页 |
| ·选择合理的曝光技术参数,优化曝光条件 | 第28-29页 |
| 10.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9-30页 |
| 11 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 12 本研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第31页 |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31-32页 |
| 正文 | 第32-61页 |
| 1 控制接受检查病人吸收剂量的实验设计 | 第32-38页 |
| ·高压电源X线发生器对吸收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曝光参数对吸收剂量的影响及曝光技术参数的优化 | 第33-34页 |
| ·图像质量与X线曝光量的关系,寻找最低曝光量的设想 | 第34-35页 |
| ·利用附加滤过板预“硬化”X线束减少病人吸收剂量 | 第35-36页 |
| ·附加滤过板的实验方案设计 | 第36-3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6页 |
| ·人体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第38-39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选用 | 第39页 |
| ·溶液的配置 | 第39-40页 |
| ·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 ·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 | 第41页 |
| ·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预处理) | 第41-46页 |
| 3 数据处理 | 第46-53页 |
| ·本实验数据整理后所得结果见表3.1 | 第46-48页 |
| ·图像质量的ROC方法评价 | 第48页 |
| ·体模表面剂量与影像增强器(I.I.)表面剂量之比 | 第48-49页 |
| ·对数据的归一化计算 | 第49页 |
| ·达到同样的I.I.表面剂量所需X线球管负荷量的计算 | 第49页 |
| ·达到同样的I.I.表面剂量所需体模表面剂量的计算 | 第49-50页 |
| ·计算不同厚度的滤过板减少的体模表面剂量 | 第50页 |
| ·ROC试验中可以看见的最大体模管组数 | 第50页 |
| ·相对额外风险降低量估计 | 第50-53页 |
| 4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3-60页 |
| ·体模表面剂量与I.I.表面剂量的比随着滤过板厚度增加而变化的关系 | 第53-5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5-60页 |
| ·滤过板厚度与体模表面剂量的关系 | 第55-56页 |
| ·在固定管电压的条件下,滤过板厚度与mAs及X线管负荷之间的关系 | 第56页 |
| ·增加附加滤过板厚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射束硬化效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单位剂量相对风险估计减少量的估算 | 第59-60页 |
| 5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附录一 | 第66-76页 |
| A1. 剂量学基本概念 | 第66-69页 |
| A1.1 辐射量单位 | 第66-67页 |
| A1.2 与诊断有关的几个主要剂量学概念 | 第67-69页 |
| A2.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剂量测量的定义 | 第69-74页 |
| A2.1. 引言 | 第69-71页 |
| A2.2 剂量测量定义 | 第71-74页 |
| A3 有关法律规定(LEGAL PROVISIONS) | 第74-76页 |
| A3.1 小儿科(Pediatrics) | 第75页 |
| A3.2 心脏病学(Cardiology) | 第75-76页 |
| 附录二 | 第76-78页 |
| 附录三 | 第78-83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