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 | 第12-16页 |
·环境质量评价 | 第12-13页 |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13-16页 |
·胶州湾环境概述 | 第16-20页 |
·胶州湾自然环境 | 第16页 |
·胶州湾社会环境 | 第16-17页 |
·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研究 | 第17-20页 |
2 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因子时空变化 | 第20-48页 |
·调查与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调查时间与站位设置 | 第20页 |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海水基本要素时空变化 | 第23-33页 |
·盐度 | 第23-25页 |
·溶解氧 | 第25-27页 |
·pH 值 | 第27-28页 |
·化学需氧量 | 第28-31页 |
·石油类 | 第31-33页 |
·重金属时空变化 | 第33-40页 |
·铜 | 第33-35页 |
·锌 | 第35-37页 |
·砷 | 第37-39页 |
·总铬、汞、镉、铅 | 第39-40页 |
·营养盐时空变化 | 第40-46页 |
·无机氮 | 第40-42页 |
·活性磷酸盐 | 第42-44页 |
·活性硅酸盐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3 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48-65页 |
·评价标准与方法 | 第48-52页 |
·评价标准 | 第48-49页 |
·评价方法 | 第49-52页 |
·水质评价结果 | 第52-63页 |
·主要污染物评价 | 第52-53页 |
·水质类别面积评价 | 第53-55页 |
·定性评价 | 第55页 |
·富营养化评价 | 第55-60页 |
·有机污染评价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4 胶州湾入海污染源及污染防治 | 第65-76页 |
·陆源排污类型 | 第65页 |
·主要排污单元 | 第65-69页 |
·团岛排污单元 | 第65-66页 |
·海泊河排污单元 | 第66页 |
·李村河排污单元 | 第66页 |
·板桥坊河排污单元 | 第66-68页 |
·楼山河排污单元 | 第68页 |
·墨水河排污单元 | 第68页 |
·大沽河排污单元 | 第68-69页 |
·前湾排污单元 | 第69页 |
·排污现状 | 第69-72页 |
·污水排放量 | 第69-70页 |
·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 | 第70-72页 |
·污染防治 | 第72-75页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第72-73页 |
·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 | 第73-74页 |
·大力治理面源污染 | 第74页 |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