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表目录 | 第7-8页 |
图目录 | 第8-9页 |
缩写对比表 | 第9-10页 |
1.前言 | 第10-21页 |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 | 第10页 |
·抗生素的基本特性及其生物活性 | 第10-15页 |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 | 第15-18页 |
·细胞膜上的外排泵系统 | 第18-19页 |
·重金属离子对编码质子泵的基因的调节 | 第19页 |
·多粘菌素B的抑菌机理 | 第19-20页 |
·细菌中的类α_2巨球蛋白基因 | 第20-21页 |
2.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4页 |
·基本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czcCBA调节基因筛选的实验过程 | 第30-39页 |
·Transposon mutagenesis with pBT20(转座突变) | 第30-31页 |
·阳性突变体的确定 | 第31-32页 |
·突变体调节类型的确定 | 第32页 |
·Arbitrary PCR | 第32-35页 |
·转座子插入位点的确定——即调节基因的确定 | 第35页 |
·调节基因的验证 | 第35-39页 |
·yfa-α_2M基因与抗性关系研究的实验过程 | 第39-42页 |
·铜绿假单胞菌中yfa-α_2M基因的定位 | 第39-40页 |
·yfa-α_2M基因缺陷的突变株的构建 | 第40-41页 |
·不同抗菌试剂对突变株与野生型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3.结果 | 第42-54页 |
·调节基因的筛选 | 第42-51页 |
·抗性关系研究 | 第51-54页 |
4.讨论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致谢信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