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气动技术及其伺服控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7页 |
·气动技术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 第13页 |
·气动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7页 |
·电—气/开关伺服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电—气/比例伺服控制系统 | 第15-17页 |
·自动织样机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自动织样机开口运动的分析 | 第20-26页 |
·前言 | 第20页 |
·开口运动 | 第20-25页 |
·梭口 | 第21-22页 |
·开口运动周期 | 第22页 |
·综框运动规律 | 第22-25页 |
·大织机的综框运动规律 | 第22-24页 |
·自动织样机的综框运动规律及改进方案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普通气缸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 第26-39页 |
·前言 | 第26-27页 |
·气动伺服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27-37页 |
·比例伺服阀 | 第27-32页 |
·电磁铁驱动的比例控制阀 | 第28-30页 |
·气动伺服阀 | 第30-32页 |
·气动执行元件 | 第32-35页 |
·气动执行元件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气缸输出力计算 | 第34-35页 |
·传感器 | 第35-36页 |
·I/O卡 | 第36-37页 |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气动伺服系统数学建模及摩擦力特性的研究 | 第39-50页 |
·前言 | 第39页 |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伺服阀压力流量特性 | 第40-41页 |
·气缸的流量特性及运动学分析 | 第41-42页 |
·建立系统简化模型 | 第42-43页 |
·气缸的摩擦力特性 | 第43-49页 |
·摩擦力模型的研究 | 第43-46页 |
·气缸摩擦力的实验测试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数字PID控制在普通气缸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 第50-59页 |
·PID控制原理 | 第50-51页 |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51-53页 |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51-52页 |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52-53页 |
·数字PID控制实验研究 | 第53-58页 |
·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53-54页 |
·数字PID控制的位置跟踪和连续轨迹跟踪实验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模糊控制在普通气缸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 第59-73页 |
·前言 | 第59页 |
·模糊控制的发展和原理 | 第59-62页 |
·模糊控制的发展 | 第59-60页 |
·模糊控制原理 | 第60-62页 |
·基于Matlab控制工具箱建立模糊控制器 | 第62-66页 |
·模糊控制的实验研究 | 第66-71页 |
·阶跃和方波信号响应的模糊控制实验 | 第66-69页 |
·正弦信号连续轨迹跟踪的模糊控制实验 | 第69-71页 |
·织样机气动伺服控制开口运动的实验模拟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1 两输入一输出的模糊控制器m文件 | 第77-79页 |
附录2 三输入一输出模糊控制器的m文件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