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一人公司概述 | 第12-22页 |
一、一人公司的词义及其特征 | 第12-13页 |
(一) 一人公司的词义 | 第12页 |
(二) 一人公司区别于其他类型公司的特征 | 第12-13页 |
二、一人公司的分类 | 第13-15页 |
(一) 从一人公司的理论涵义来看 | 第13-14页 |
(二) 从一人公司的形成时间来看 | 第14页 |
(三) 从投资者的身份来看 | 第14-15页 |
(四) 从公司形态来看 | 第15页 |
三、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法人制度形成的挑战 | 第15-22页 |
(一) 对传统的公司社团性的挑战 | 第15-19页 |
(二) 对传统的公司组织机构的挑战 | 第19-20页 |
(三) 对传统公司有限责任理论的挑战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承认一人公司存在的必要性及利弊分析 | 第22-30页 |
一、承认一人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 第22-26页 |
(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承认一人公司存在的必然性 | 第23-24页 |
(二) 从法学的角度来分析承认一人公司存在的必然性 | 第24-26页 |
二、一人公司的价值分析 | 第26-28页 |
(一) 有利于利用有限责任,降低投资经营风险 | 第26-27页 |
(二) 有利于节约公司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 第27页 |
(三) 有利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分工更细的需要 | 第27页 |
(四) 有利于公司的存续,减少被强制解散的风险 | 第27-28页 |
(五) 降低公司设立的门槛,有利于拓宽就业门路 | 第28页 |
三、一人公司的弊端分析 | 第28-30页 |
(一) 一人股东滥用有限责任 | 第28页 |
(二) 难以区分投资者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 | 第28页 |
(三) 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 第28-29页 |
(四) 公司筹资功能不足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各国对一人公司的立法态度 | 第30-41页 |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一人公司的立法态度及现状 | 第30-33页 |
(一) 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一人公司的立法状况表 | 第30-32页 |
(二) 比较说明各国和地区承认一人公司的状况 | 第32-33页 |
二、我国关于一人公司立法态度的转变 | 第33-41页 |
(一) 公司法修订前理论上的争议回顾 | 第33-35页 |
(二) 新公司法立法态度转变的现实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三) 我国原公司法和新公司法承认一人公司的状况比较 | 第38-41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关于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制度 | 第41-53页 |
一、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立法模式 | 第41-42页 |
二、我国现有的一人公司法律规制制度的构成 | 第42页 |
三、一人公司的登记和公示制度 | 第42-44页 |
(一) 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的登记和公示制度 | 第42页 |
(二) 评析与建议 | 第42-44页 |
四、资本确定原则 | 第44-45页 |
(一) 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的资本确定原则 | 第44页 |
(二) 评析与建议 | 第44-45页 |
五、禁止滥设一人公司 | 第45-46页 |
(一) 新《公司法》禁止滥设一人公司的原则 | 第45页 |
(二) 评析与建议 | 第45-46页 |
六、书面记载制度 | 第46-48页 |
(一) 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的书面记载制度 | 第46-47页 |
(二) 评析与建议 | 第47-48页 |
七、财务会计制度 | 第48-49页 |
(一) 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 第48页 |
(二) 评析与建议 | 第48-49页 |
八、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 第49-53页 |
(一) 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 第49页 |
(二) 评析与建议 | 第49-53页 |
第五部分 我国一人公司规制制度的补充监管制度 | 第53-56页 |
一、完善一人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二、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 第54-55页 |
(一)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司信息共享系统 | 第54页 |
(二) 建立和完善一个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 | 第54-55页 |
(三) 加大对公司失信的惩罚力度 | 第55页 |
三、限制股东与一人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