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电磁波测距和基线测量论文--无线电测距论文

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理论及在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发展第15-16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16-24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特点第16-18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存在的问题第18-22页
       ·大气效应第19页
       ·失相关第19-22页
         ·时间失相关第20-21页
         ·基线失相关第21-22页
     ·大气效应和失相关解决方案第22-24页
   ·永久散躰体雷达差分干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PS-DInSAR)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6页
     ·PS-DInSAR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7-29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9-31页
第2章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探测地表形变原理第31-49页
   ·干涉相位的生成第31-34页
   ·干涉相位组分分析及差分干涉探测地表形变的原理第34-42页
     ·参考面相位φ_(flat)构成分析第34-36页
     ·地形相位φ_(topo)构成分析第36-38页
     ·形变相位φ_(def)构成分析及地表形变反演第38-40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分类及数据处理第40-42页
       ·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第40-41页
       ·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第41-42页
       ·四轨法差分干涉测量第42页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探测形变原理第42-48页
     ·受噪声影响的干涉相位组分分析第42-45页
     ·PS-DInSAR数据处理基本流程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PS-DINSAR影像配准第49-66页
   ·粗配准第50-51页
   ·精配准第51-55页
     ·精配准基本步骤第51-54页
     ·相干系数法第54-55页
     ·最大频谱法第55页
     ·相位差影像平均波动函数法第55页
   ·配准质量的评价指标第55-56页
   ·三种配准方法比较第56-62页
     ·对比实验方案及程序设计第57页
     ·配准实验结果分析第57-62页
   ·应用实例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永久散射体探测与网络构建第66-95页
   ·SAR影像辐射定标第67-70页
   ·已有的PS探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70-75页
     ·相干系数阈值法第70-71页
     ·相位离差阈值法第71-73页
     ·振幅离差阈值法第73-75页
     ·相干系数和振幅离差双阈值法第75页
   ·振幅信息双阈值法第75-77页
     ·振幅阈值法探测PSC第76页
     ·振幅离差阈值法探测PS第76-77页
   ·上海陆家嘴地区PS探测第77-84页
   ·PS网络构建第84-93页
     ·基于像平面坐标的PS二维网络第84-87页
     ·基于像平面坐标的PS二维网络存在的问题第87-89页
     ·基于笛卡尔坐标的PS三维网络第89-91页
     ·研究区PS网构建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PS-DINSAR探测形变的模型与计算方法第95-141页
   ·基于线性形变的干涉和差分干涉相位函数模型第96-100页
     ·干涉相位函数模型第96-98页
     ·差分干涉相位函数模型第98-100页
   ·基于线性形变的差分干涉相位函数模型迭代法解算第100-102页
   ·形变估计及DEM误差改正第102页
   ·基于线性形变模型的大气相位估计第102-106页
     ·干涉及差分干涉图大气相位估计第104页
     ·SLC影像大气相位估计第104-106页
   ·基于非线性形变的差分干涉相位函数模型第106-108页
   ·PS邻域差分建模第108-110页
   ·PS邻域差分相位模型参数初步估计及PS网络优化第110-122页
     ·基于二维周期图方法的参数估计及存在的问题第110-116页
       ·基于二维周期图方法的参数估计第110-112页
       ·二维周期图方法估计参数存在的问题第112-116页
     ·基于解空间搜索法的参数估计第116-118页
     ·多影像相位相干系数估计及PS网二次优化第118-122页
   ·PS形变速率及高程误差估计第122-125页
   ·基于稳健估计的PS线性形变速率第125-127页
   ·PS对邻域差分相位解缠第127-129页
   ·PS点差分干涉相位解缠第129-131页
   ·基于非线性形变模型的大气相位估计第131-136页
     ·干涉及差分干涉图大气相位估计第132-133页
     ·主影像大气相位估计第133-135页
     ·从影像大气相位估计第135-136页
   ·PS点非线性形变量估计及区域形变场生成第136-137页
   ·基于非线性形变的PS-DINSAR处理流程第137-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1页
第6章 应用PS-DINSAR研究上海地面沉降第141-157页
   ·上海地面沉降及研究概况第141-146页
   ·数据预处理说明第146-147页
   ·研究区形变及大气影响分析第147-153页
     ·研究区形变分析第147-151页
     ·研究区大气影响分析第151-153页
   ·形变及大气影响相关性分析第153-155页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2页
   ·本次研究总结第157-160页
   ·展望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8页
附录第178-180页
学术活动与科研项目第180-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的参数预测模型
下一篇:基于造物思想和设计事理学的工业设计方法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