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复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8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理第8-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8-9页
     ·燃料电池中微生物代谢过程的特点第9-11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菌种第11-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单一菌种产电体系第11-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复合菌产电体系第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类型第12-17页
     ·利用生物氢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第12-14页
     ·有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第14-16页
     ·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第16-1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17-25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7-23页
       ·阳极性能对微生物燃料系统的影响第17-19页
       ·阴极性能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影响的研究第19-21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23-25页
   ·复合菌的组成及其实际应用第25-26页
     ·复合菌群的组成第25页
     ·复合菌群的实际应用第25-26页
   ·本论文的目的和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6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8-30页
     ·实验试剂第28-29页
     ·实验仪器第29-30页
   ·检测及方法第30-34页
     ·指标的测定第30-33页
     ·循环伏安扫描(CV)第33页
     ·扫描电镜预处理第33-34页
   ·预备实验第34-36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4-35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第35-36页
第三章 复合菌产电性能的研究第36-48页
   ·复合菌产电性能的研究初步第36-37页
   ·驯化培养对复合菌产电性能的影响第37-39页
   ·复合菌体系产电分布情况的研究第39-41页
   ·搅拌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电势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第41-44页
     ·高COD 浓度下搅拌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1-43页
     ·低COD 浓度下搅拌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温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第44页
     ·COD 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阳极PH 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6页
   ·本章小节第46-48页
第四章 单菌对复合菌燃料电池中介体的影响第48-55页
   ·光合细菌(PSB)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转移的影响第48-49页
   ·乳酸菌(LACTOBACILLUS)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转移的影响第49-51页
   ·酵母菌(MICROZYMES)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第51-53页
   ·放线菌(ACTINOMYCETES)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转移的影响第53-54页
   ·本章小节第54-55页
第五章 复合菌中各单菌的产电性能第55-66页
   ·光合细菌产电性能的研究第55-57页
     ·光合细菌的电极挂膜培养第55页
     ·光合细菌产电可行性研究第55-56页
     ·使用不同燃料光合细菌的产电性能第56-57页
   ·乳酸菌产电性能的研究第57-59页
     ·乳酸菌的电极挂膜培养第57页
     ·乳酸菌产电的可行性研究第57-58页
     ·使用不同燃料乳酸菌的产电性能第58-59页
   ·酵母菌产电性能的研究第59-62页
     ·酵母菌的电极挂膜培养第59页
     ·酵母菌产电可行性研究第59-60页
     ·使用不同燃料酵母菌的产电性能第60-62页
   ·放线菌产电性能的研究第62-65页
     ·放线菌的电极挂膜培养第62页
     ·放线菌产电的可行性研究第62-64页
     ·使用不同燃料放线菌的产电性能第64-65页
   ·本章小节第65-66页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第66-85页
   ·复合菌微生物燃料电池菌种的优化第66-68页
     ·复合菌中产电菌群的组成优化第66-67页
     ·复合菌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优化第67-68页
   ·复合菌微生物燃料电池操作条件的优化第68-73页
     ·操作温度的优化.第68-69页
       ·启动COD 浓度的优化第69-70页
     ·阳极操作pH 的优化第70-73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机理的分析第73-80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菌种的分析第73-74页
       ·单菌对复合菌燃料电池中介体的影响第73页
       ·复合菌中单菌产电性能的分析第73-74页
     ·产电菌种的CV 分析第74-76页
     ·产电菌种的ESEM 分析第76-79页
     ·阳极电子转移机理探讨第79-80页
   ·复合菌燃料电池处理实际污水时的性能和效果第80-83页
     ·系统以啤酒污水为底物时的产电性能和处理效果第80-81页
     ·以海河乳业污水为底物时的产电性能和处理效果第81-83页
   ·本章小节第83-85页
第七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3-94页
 作者简介第93页
 发表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控制权因素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