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4-16页 |
2.文献综述 | 第16-39页 |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影响 | 第16-22页 |
·N、P、K等大量元素 | 第16-17页 |
·Ca、Mg、S等中量元素 | 第17页 |
·Fe、Zn、Cu、Mn等微量元素 | 第17-18页 |
·Se、Ge元素 | 第18-19页 |
·重金属元素 | 第19-22页 |
·重金属对植物细胞膜结构的破坏 | 第19页 |
·重金属对光合作用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 第19-20页 |
·重金属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20页 |
·重金属元素与水分代谢 | 第20-21页 |
·重金属元素与氮素代谢和核酸代谢 | 第21页 |
·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 | 第21-22页 |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2页 |
·矿质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第22-26页 |
·必需大量元素 | 第22-23页 |
·必需微量元素 | 第23-24页 |
·Ge元素 | 第24-25页 |
·有害微量元素 | 第25-26页 |
·矿质营养的遗传研究 | 第26-27页 |
·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的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间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 | 第27-28页 |
·水稻不同基因型间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 | 第28-29页 |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 | 第31-32页 |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积累的分子机理 | 第32页 |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的种质鉴定、筛选与创新 | 第32-33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矿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第33-39页 |
·NIRS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4页 |
·NIRS分析的优势 | 第34-36页 |
·快速和高效测定技术 | 第34-35页 |
·适合于多种状态的分析对象 | 第35页 |
·应用光纤实现在线分析 | 第35页 |
·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 第35页 |
·无损分析 | 第35页 |
·分析成本低 | 第35-36页 |
·NIRS分析的弱点 | 第36页 |
·NIRS在农产品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研究植物种类和分析的性状 | 第36页 |
·NIRS在稻米品质方面的应用 | 第36-37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矿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NIRS分析矿质元素含量 | 第37-38页 |
·NIRS分析矿质元素含量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3.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稻米矿质元素分析的材料 | 第39页 |
·材料组成 | 第39页 |
·样品的碾磨和粉碎 | 第39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39-40页 |
·微波消解法处理 | 第39页 |
·灰化法处理 | 第39-40页 |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AFS)测定Se、Ge、As、Hg、Pb和Cd的测定 | 第40-41页 |
·Se、Ge、As、Hg、Pb和Cd的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Se、Ge、As、Hg、Pb和Cd含量计算 | 第41页 |
·比色法测定磷(P)的含量 | 第41页 |
·五氧化二磷标准溶液 | 第41页 |
·样品测定 | 第41页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米粉中Zn、Cu和Mn的含量 | 第41-42页 |
·ICP-MS测定米粉中K、Ca、Na、Mg、Fe、Zn、Cu和Mn的含量 | 第42页 |
·稻米品质的分析 | 第42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2-43页 |
·NIRS测定 | 第43-45页 |
·样品光谱收集方法 | 第43页 |
·校正集的界定与样本选择 | 第43页 |
·校正(Calibration) | 第43页 |
·检验(Validation) | 第43-44页 |
·NIRS校正中光谱数据预处理的设置 | 第44-45页 |
·光谱散射处理 | 第44页 |
·光谱数学处理 | 第44-4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5-91页 |
·水稻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45-52页 |
·大量元素P、K、Ca、Na、Mg含量及分布频率的差异 | 第45-47页 |
·微量元素Fe、Zn、Cu、Mn、Se含量及分布频率的差异 | 第47-49页 |
·有害金属元素As、Hg、Pb、Cd含量及分布频率的差异 | 第49-50页 |
·矿质营养富集基因型的筛选 | 第50-51页 |
·低砷、低汞、低铅、低镉水稻基因型的筛选 | 第51-52页 |
·水稻糙米与精米的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 第52-54页 |
·糙米与精米中K、Ca、Na、Mg、Fe、Zn、Cu和Mn含量的差异 | 第52-53页 |
·糙米与精米的有益元素Ge的测定与分析 | 第53-54页 |
·矿质元素含量在籼稻与粳稻亚种间的差异 | 第54-58页 |
·亚种间大量元素P、K、Ca、Na、Mg含量的差异 | 第54-55页 |
·亚种间微量元素Fe、Zn、Cu、Mn、Se含量的差异 | 第55-56页 |
·亚种间有害金属元素As、Hg、Pb、Cd含量的差异 | 第56-58页 |
·种皮颜色对水稻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种皮颜色对水稻精米中矿质营养的影响 | 第58-59页 |
·种皮颜色对水稻精米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野生稻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 第60-64页 |
·大量元素P、K、Ca、Na、Mg含量的差异 | 第60-61页 |
·微量元素Fe、Zn、Cu、Mn、Se含量的差异 | 第61-63页 |
·有害金属元素As、Hg、Pb、Cd含量的差异 | 第63-64页 |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77页 |
·水稻稻米品质的基因型差异 | 第65-66页 |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71页 |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蒸煮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67页 |
·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蒸煮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68页 |
·大量元素含量与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8-69页 |
·微量元素含量与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9-70页 |
·有害金属元素含量与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1页 |
·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71-77页 |
·性状主成分分析 | 第71-75页 |
·利用主成分值选择优良基因型 | 第75-77页 |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模型 | 第77-91页 |
·校正群体的分组 | 第77-78页 |
·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的NIRS分析模型 | 第78-79页 |
·NIRS分析参数的优化 | 第79-88页 |
·数学处理 | 第79-83页 |
·光谱散射校正 | 第83-85页 |
·组合处理优化NIRS分析模型 | 第85-88页 |
·矿质元素NIRS分析的外部检验 | 第88-91页 |
·外部检验样品的测定值 | 第88-89页 |
·矿质元素含量光谱校正方程的外部检验效果 | 第89-91页 |
5.讨论 | 第91-96页 |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91-92页 |
·有色稻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 第92-93页 |
·野生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 第93-94页 |
·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94-95页 |
·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近红外校正建模 | 第95-96页 |
6.参考文献 | 第96-110页 |
7.附录(已完成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