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11页 |
一、吐蕃伦理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动态 | 第6-8页 |
二、关于吐蕃伦理文化研究的几个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三、吐蕃伦理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节 吐蕃伦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21页 |
一、孕育吐蕃伦理文化的青藏高原古文明 | 第11-15页 |
(一) 雅隆河谷早期的农业文明 | 第11-12页 |
(二) 象雄古老的苯教文明 | 第12-15页 |
(三) 苏毗及其周边部落的游牧文明 | 第15页 |
二、吐蕃伦理文化的产生 | 第15-18页 |
(一) 生产劳动奠定了吐蕃伦理文化的基础 | 第15-16页 |
(二) 阶级分化加速吐蕃伦理文化的发育 | 第16-18页 |
三、吐蕃伦理文化的发展 | 第18-21页 |
(一) 吐蕃伦理文化体系的初步成型 | 第18-20页 |
(二) 吐蕃伦理文化内容的持续扩充 | 第20-21页 |
(三) 吐蕃伦理文化在佛苯斗争中成熟 | 第21页 |
第二节 吐蕃伦理文化发展成熟的标志《礼仪问卷写卷》 | 第21-27页 |
一、《礼仪问卷写卷》的文献背景释读 | 第21-24页 |
(一) 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社会文化 | 第21-22页 |
(二) 丝绸之路上的唐蕃文化交流 | 第22-24页 |
二、吐蕃伦理文化体系中《礼仪问卷写卷》的地位分析 | 第24-27页 |
(一) 《礼仪问卷写卷》中的伦理体系 | 第24-25页 |
(二) 《礼仪问卷写卷》中的儒家伦理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吐蕃伦理文化的内容和功能 | 第27-37页 |
一、吐蕃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27-32页 |
(一) 家庭和婚姻伦理 | 第27-29页 |
(二) 政治和经济伦理 | 第29-31页 |
(三) 教育和社会伦理 | 第31-32页 |
二、吐蕃伦理文化的功能 | 第32-37页 |
(一) 社会控制功能 | 第32-34页 |
(二) 民族凝聚功能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