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1、国外文献综述 | 第7-8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发展状况 | 第9-16页 |
(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产生的背景 | 第9-12页 |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 | 第9页 |
2、MBS 产生的背景 | 第9-10页 |
3、MBS 的三种主要产品 | 第10-12页 |
(二) MBS 在美国 | 第12-14页 |
1、美国MBS 的发展 | 第12-14页 |
2、美国MBS 的现状 | 第14页 |
(三) MBS 的国际化发展 | 第14-16页 |
1、英国的MBS | 第14-15页 |
2、日本的MBS | 第15页 |
3、香港特区的MBS | 第15-16页 |
二、中国商业银行开展MBS 的意义 | 第16-20页 |
(一)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MBS 的宏观意义 | 第16-18页 |
1、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 第16-17页 |
2、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 第17页 |
3、培育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 | 第17页 |
4、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 | 第17-18页 |
(二) MBS 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 第18-20页 |
1、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组合、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 第18页 |
2、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 第18-19页 |
3、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提高银行安全性 | 第19页 |
4、改变商业银行营运模式,优化收入结构 | 第19页 |
5、丰富商业银行的贷款品种,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 第19-20页 |
6、为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 第20页 |
7、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 第20页 |
8、为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制工作创造更为良好的经营治理条件和环境。. | 第20页 |
三、中美MBS 的运作模式对比分析 | 第20-41页 |
(一) 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21-22页 |
1、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特点 | 第21页 |
2、中国MBS 的运作模式 | 第21-22页 |
3、相比之下,我国MBS 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二) SPV 形式选择 | 第22-24页 |
1、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 第22-23页 |
2、目前中国的做法 | 第23-24页 |
3、我国MBS 在SPV 设立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三)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动因 | 第24-27页 |
1、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动因分析 | 第24-25页 |
2、中国MBS 的动因分析 | 第25-27页 |
(四)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27-29页 |
1、美国等西方国家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状况 | 第28页 |
2、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 第28-29页 |
(五) 法律制度环境 | 第29-34页 |
1、美国等国家的MBS 法律环境简介 | 第29-30页 |
2、我国MBS 法律制度和法规体系的主要情况 | 第30页 |
3、中国MBS 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两大主要障碍 | 第30-34页 |
(六) 信用风险防范手段 | 第34-37页 |
1、美国的信用风险防范手段介绍 | 第34-36页 |
2、我国缺少政府担保这种主要形式,信用风险防范手段比较单一 | 第36-37页 |
(七) 住房抵押贷款的中介服务机构 | 第37-39页 |
1、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中介服务体系简况 | 第37-38页 |
2、中国住房抵押贷款中介服务体系状况及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八) 投资者范围 | 第39-41页 |
1、美国MBS 投资者结构十分丰富 | 第39页 |
2、我国MBS 投资者结构单一 | 第39-41页 |
四、我国MBS 的发展策略 | 第41-48页 |
(一) 建立健全政府的支持体系 | 第41-42页 |
1、政府积极支持SPV 的建立 | 第41页 |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住房抵押担保与保险机制 | 第41页 |
3、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 第41-42页 |
(二) 由政府主导,不断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条件 | 第42-48页 |
1、加快培育SPV 形态 | 第42-43页 |
2、加快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 | 第43-44页 |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4-46页 |
4、发展和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2-55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