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药物的疏水性 | 第11-12页 |
·药物疏水性评价的方法 | 第12-18页 |
·摇瓶法 | 第12-13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3-14页 |
·反相薄层色谱法 | 第14-15页 |
·胶束电动色谱法 | 第15-17页 |
·逆流色谱法 | 第17-18页 |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及其测定药物疏水性参数的原理 | 第18-26页 |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的原理与概况 | 第18-20页 |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药物疏水参数的原理与概况 | 第20-21页 |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疏水参数准确度的理论推导 | 第21-25页 |
·现行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药物疏水参数存在的缺陷及其改进探索 | 第25-26页 |
·本章内容相关的发表论文目录 | 第26-27页 |
2 改进型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待测化合物浓度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28-30页 |
·高电场对待测化合物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30-33页 |
·I-MEEKC方法测定logP_(ow)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验证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本章内容相关的发表或待发表论文目录 | 第36-37页 |
3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电中性药物的疏水性参数 | 第37-44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标准化合物和待测药物荷电情况的考察 | 第38-39页 |
·t_(me)的求解以及相关性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9-40页 |
·四种电中性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40-41页 |
·MEEKC测量四种电中性药物logP_(ow)值准确度的评价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页 |
·本章内容相关的待发表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4 改进型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荷电药物的疏水性参数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四种待测药物荷电情况的考察 | 第45-46页 |
·相关性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6-47页 |
·四种荷电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47-49页 |
·MEEKC测量荷电药物logP_(ow)值准确度的评价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改进型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疏水参数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53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3页 |
·中药分离条件的选择以及相关性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3-54页 |
·天麻中天麻素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4-55页 |
·女贞子中齐敦果酸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总论文目录 | 第68-71页 |
B:给定微乳体系中t_m临界值计算的C语言程序 | 第69-70页 |
C:疏水参数logP_(ow)计算的C语言程序 | 第70-7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