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法治国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先秦儒、道、法治国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第13-14页 |
一、先秦儒、道、法政治伦理价值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 第14-29页 |
(一) 治国的伦理价值导向 | 第14-21页 |
1. 三家的天人观 | 第14-16页 |
2. 三家的君民观 | 第16-21页 |
(二) 理想国家的伦理设计 | 第21-29页 |
1. 儒家:王道国家 | 第21-24页 |
2. 道家:小国寡民 | 第24-25页 |
3. 法家:霸道国家 | 第25-29页 |
二、先秦儒、道、法政治制度伦理及其现代启示 | 第29-41页 |
(一) 基本伦理制度原则 | 第29-36页 |
1. 儒家:以德治国的政治制度伦理 | 第29-31页 |
(1) 德治 | 第29-30页 |
(2) 德主刑辅 | 第30-31页 |
2.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制度伦理 | 第31-33页 |
(1) 无为自化 | 第31-32页 |
(2) 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 第32-33页 |
3. 法家:以法治国的政治制度伦理 | 第33-36页 |
(1) 务法不务德 | 第33-34页 |
(2) 法与术、势相结合 | 第34-36页 |
(二) 民的富与教 | 第36-41页 |
1. 儒家的富与教 | 第37-38页 |
2. 道家的富与教 | 第38-39页 |
3. 法家的富与教 | 第39-41页 |
三、先秦儒、道、法政治主体伦理及其现代启示 | 第41-50页 |
(一) 对治国者的伦理要求 | 第41-45页 |
(二) 对民众的伦理要求 | 第45-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6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