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杂交小麦的研究概况第10-13页
     ·小麦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利用研究第10页
     ·化学杂交剂配制杂交小麦第10-11页
     ·光温敏不育系的利用第11-12页
     ·核基因雄性不育的利用第12-13页
     ·杂交小麦研究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第13页
   ·小麦K型不育系利用的研究进展第13-20页
     ·小麦K型不育系的发现和特点第13-14页
     ·小麦K型不育系的败育机理研究第14-17页
     ·小麦K型细胞质的效应研究第17页
     ·小麦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表现第17-18页
     ·非1B/1R小麦K型不育系的研究第18-19页
     ·K型杂交小麦的优势表现和选育研究第19-20页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机理研究第20-25页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配子传递第20-21页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第21-23页
     ·小麦K型不育系易恢性差异及其机理分析第23-24页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环境稳定性第24-25页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其在小麦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和标记中的应用第25-30页
     ·DNA分子标记的类型第25-27页
     ·分子标记在小麦育性恢复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27-28页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辅助育种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0-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试验材料第30-31页
     ·田间调查和育性统计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不同小麦K型恢复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离第31-33页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配子传递率第33-34页
     ·不同群体可育株的育性表现第34-38页
   ·讨论第38-41页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8-39页
     ·小麦K型不育系杂种F_1的配子传递率第39-41页
第三章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第41-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选用群体第41页
     ·DNA的提取及纯化第41-42页
     ·BSA法建池第42-43页
     ·SSR标记分析第43-44页
     ·连锁分析第44页
     ·恢复基因的效应与作用方式分析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第45-46页
     ·与恢复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第46-48页
     ·扩增多态性片段与恢复基因的连锁分析第48-49页
     ·遗传距离的计算第49-50页
     ·两个恢复基因的效应和作用方式分析第50-54页
   ·讨论第54-56页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新恢复基因的发现第54页
     ·小麦K型恢复系恢复力差异的遗传机理第54-56页
第四章 小麦K型不育系的易恢性差异及其遗传分析第56-65页
   ·材料和方法第56-57页
     ·小麦K型不育系的易恢性差异研究第56页
     ·小麦K型不育系易恢性的遗传分析第56-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3页
     ·小麦K型不育系的易恢性差异研究第57-61页
     ·易恢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第61-63页
   ·讨论第63-65页
     ·小麦K型不育系易恢性和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第63-64页
     ·易恢复的K型不育系的选育第64-65页
第五章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环境稳定性第65-72页
   ·材料和方法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温度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影响第66-67页
     ·土壤干旱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影响第67-68页
     ·播种期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影响第68-69页
     ·播种量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影响第69-70页
   ·讨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chirp类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下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