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40页 |
|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第18-22页 |
|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 第18-20页 |
| ·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 第20-22页 |
| ·薪酬概述 | 第22-33页 |
| ·薪酬的定义和分类 | 第22-25页 |
| ·薪酬的功能和决定机制 | 第25-27页 |
| ·薪酬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27-29页 |
| ·经济学家对薪酬理论的贡献 | 第29-31页 |
| ·管理学家对薪酬理论的贡献 | 第31-33页 |
| ·薪酬激励制度概述 | 第33-39页 |
| ·激励的概念 | 第33-35页 |
| ·薪酬激励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5-38页 |
| ·薪酬激励制度的理念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国内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分析 | 第40-55页 |
|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分析 | 第40-45页 |
|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介绍 | 第40-43页 |
|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结构及薪酬水平分析 | 第43-44页 |
| ·分析借鉴 | 第44-45页 |
|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分析 | 第45-54页 |
| ·我国高校教师现行薪酬激励制度 | 第45-47页 |
| ·现行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 第47-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新型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 | 第55-65页 |
| ·新型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原则 | 第55-57页 |
| ·我国高校教师的特点 | 第55-56页 |
| ·基本原则和目标 | 第56-57页 |
| ·完善当期薪酬激励制度 | 第57-61页 |
| ·当期薪酬激励制度构成 | 第57-59页 |
| ·当期薪酬激励制度的标准 | 第59-60页 |
| ·当期薪酬激励制度的优势 | 第60-61页 |
| ·建立延期薪酬激励制度 | 第61-64页 |
| ·改革高校社会保障制度 | 第61-62页 |
| ·建立高校教师的福利计划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实施新型薪酬激励制度的保障措施 | 第65-73页 |
| ·高校教师的高薪标准与高校教师的劳动相符 | 第65-67页 |
|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才的劳动 | 第65页 |
|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脑力劳动者 | 第65-66页 |
|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 第66-67页 |
|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对教育的投资是坚实基础 | 第67-69页 |
| ·维护教育法规的权威性 | 第67-68页 |
| ·负担教育投资的可能性 | 第68-69页 |
|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是前提条件 | 第69-71页 |
| ·绩效考核的作用 | 第69-70页 |
| ·绩效考核具有科学合理性的关键因素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