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苦海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绪论 | 第1-14页 |
一、论文选题及依托项目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汞矿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苦海汞矿工作程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2-13页 |
四、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区域地层 | 第14-17页 |
一、下元古界(Pt_1) | 第14页 |
二、中上元古界(Pt_(2-3)) | 第14-15页 |
三、下古生界(Pz_1) | 第15页 |
四、上古生界(Pz_2) | 第15-16页 |
五、中生界 | 第16页 |
六、新生界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区域构造 | 第17-18页 |
一、东昆南断裂 | 第17页 |
二、阿尼玛卿断裂 | 第17-18页 |
三、瓦洪山-温泉断裂 | 第18页 |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区域动力学演化 | 第19-20页 |
第五节 区域矿床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 第22-44页 |
第一节 矿区地质 | 第22-31页 |
一、地层 | 第22-28页 |
二、构造 | 第28-31页 |
三、岩浆岩 | 第31页 |
第二节 矿床地质 | 第31-44页 |
一、矿体特征 | 第31-33页 |
二、矿石及矿物特征 | 第33-40页 |
三、围岩蚀变 | 第40-41页 |
四、成矿期次的划分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成矿条件及成因探讨 | 第44-68页 |
第一节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第44-46页 |
一、地层条件 | 第44-45页 |
二、构造条件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46-53页 |
一、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46-50页 |
二、流体包裹体成分测定 | 第50页 |
三、盐度和密度 | 第50-51页 |
四、成矿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 | 第51-52页 |
五、成矿温压条件 | 第52-53页 |
六、成矿深度 | 第53页 |
第三节 成矿作用浅析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关于碰撞造山与成矿 | 第54-59页 |
一、碰撞造山带主要特点 | 第54-56页 |
二、造山作用与成矿 | 第56-59页 |
第五节 与典型矿床对比 | 第59-61页 |
一、与典型汞矿床对比 | 第59-61页 |
二、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对比 | 第61页 |
第六节 成矿时代 | 第61-62页 |
第七节 矿床成因及模型 | 第62-64页 |
一、矿床成因 | 第62-63页 |
二、矿床模型 | 第63-64页 |
第八节 区内造山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浅析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图版 | 第78-84页 |
中文摘要 | 第84-86页 |
英文摘要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2页 |